鄭馳樂回頭一看,來的人不是關靖澤還有誰?
離他們上一次見面也不遠,清明關靖澤還回過淮昌一趟,陪著鄭馳樂去拜祭鄭存漢。
鄭存漢在兩年前就去世了,不過他去得很安詳,半夜睡著睡著就再也沒有醒過來。生前有吳棄疾和季春來幫忙調理,精神狀態又很好,最後那段日子倒也走得平和。
即使是這樣,鄭彤在整個葬禮過程中還是沒法止住眼淚。
鄭彤母親生下她後不久就去世了,鄭存漢又跟家裡不和,父女倆一直相依為命。
鄭存漢的脾氣不算好,耐心又不足,對鄭彤一向嚴厲得很,動輒斥罵。那時候鄭彤很不服氣,常常跟鄭存漢吵得臉紅脖子粗。當時的知青下鄉計劃原本沒把鄭彤算進去,她卻親自跑了一趟,自己跑下鄉歷練。
因為這樣的父女關係在那時看來並不怎麼圓滿,鄭彤遇到比自己大好幾歲的葉仲榮,感覺就像填補了生命中的一個空缺。葉仲榮成熟穩重,脾氣又好,鄭彤漸漸地就沉浸在那種從未享受過的溫情裡面。
可後來發生的一切證明看起來溫柔的並不一定是真情,越是氣急敗壞、越是怒火燒心,才是真正在意。
歸根到底這天底下會無條件愛著自己的人,還是自己的父母。
鄭存漢臨去前彷彿有了預感似的,將鄭馳樂喊回去說了許多話。鄭馳樂當時還沒察覺,只覺得鄭存漢的氣色大不如前,再三叮囑鄭存漢多注重身體。
當天鄭馳樂就跟著季春來去華東省出診,結果第二天清晨童歡慶就來電說鄭存漢去了。
鄭馳樂沒見到鄭存漢最後一面,聽到訊息後鼻頭不自覺地發酸。
曾經他對鄭存漢是滿心恨意的,否則也不會一走多年,刻意避開跟家裡相關的所有訊息。可隨著這兩年相處的機會越來越多,爺孫倆之間的關係已經日漸改善——雖然遇到某些問題還是會梗著脖子吵起來,誰都說服不了誰,鄭馳樂卻還是能感受出鄭存漢對自己的彌補之心。
而鄭存漢就在這時候去世了。
鄭馳樂打量著關靖澤,發現這傢伙又長高了不少,眉宇越發清俊,站在人群裡別人總能第一眼瞧見他。
難怪關靖澤在永交這邊的名聲也挺響亮。
鄭馳樂問道:“你不用忙?”
關靖澤說:“很多事我也插不了手,只是跟著程秘書學點兒東西。”
鄭馳樂被他逗笑了,這才幾歲呢,就想著插手正事。
不過想想也覺得關靖澤可憐,明明都已經在基層熬過了好些年,眼看就要一展宏圖,結果一朝又回到瞭解放前。
跟在關振遠身邊那麼多可以施展能力的好機會,關靖澤能不心癢嗎?偏偏關振遠又不是輕率的人,可以想象關靖澤想提個建議必然要七彎八繞,還得被關振遠時刻敲打——要他別太自大,小小年紀就想插手大人的事。
可以想象關靖澤心裡有多憋屈了。
想到這裡鄭馳樂就有些慶幸。
雖然他也沒到可以行醫的年齡,但只要患者同意,他還是可以跟著問上幾句、參與診斷,到了辨證季春來、吳棄疾都不介意他插嘴,而且常常採納他的意見。
而且“筆談”也讓他獲益匪淺,四年過去,與“嵐山野醫”長久進行筆談聯絡的業內人已經高達三百餘人,他們不僅遍佈華國各地,其中還有一部分是海外人士;同時隨著同行們在網際網路上的交流日漸增多,有熱心人假設了一個大型的醫學論壇,定時公佈討論話題。
這些活動讓鄭馳樂越加忙碌,嵐山野醫這個名號已經從一開始的師徒共有漸漸變成鄭馳樂獨自持有。除非是有人找上門來非要見“嵐山野醫”一面,季春來才會應承下來,否則都由鄭馳樂負責應對。
季春來一直定時審閱鄭馳樂跟別人的信件,在鄭馳樂正式邁入十六歲的這一年,季春來終於出面讓黎柏生給鄭馳樂爭取一個考取行醫資格證的機會。
今年開春鄭馳樂以最完美的成績通過了所有考試,經過省主管部門的稽核後破格拿到了證書。
也就是說鄭馳樂已經算是出師了。
可惜就算有證書在手,他的年齡也不足以讓人信服,真正面對患者時能不能取得對方的信任、說服患者接受自己的治療方案,都是他需要煩惱的難題——但比起關靖澤,他可算是幸運多了。
鄭馳樂和關靖澤聊了幾句,轉過身繼續安排物資的卸放。
關靖澤也沒閒著,跟安置點負責人說了一聲後就開始代表安置點這邊跟鄭馳樂配合起來。
兩個人默契十足,沒一會兒就把救援物資的分配方案定好了,有條不紊地將物資分配完畢。
眼瞅著終於有機會說說話了,吳棄疾那邊一招手:“樂樂,把醫療隊的人都叫過來,我們來正式商量一下防疫方案。”他瞥了關靖澤一眼,“靖澤你忙去吧,我們可能要談挺久,不耽擱你了。”
關靖澤:“……”
鄭馳樂拍拍他的肩,勸慰道:“商量久一點今晚我們就住下來,到時候我去找你。”
關靖澤心裡再怎麼憋屈都不會表現出來,他點點頭:“去吧。”
鄭馳樂把醫療隊跟來的人都找齊了,跑著去吳棄疾那邊。
吳棄疾帶來的人都是他有心培養的,按照吳棄疾的意思是想打造一支機動性比較強的班子,整個班子裡面任何人出去都可以獨當一面,獨自組織類似於這次支援永交的行動。
吳棄疾已經把這個意思和永交省院的李院長說清楚了,李院長對他的想法表示非常支援。
要知道遇到這種災禍,臨時抽調出來的人手總會因為不熟悉相關工作而忙中生亂,導致救援行動、防疫行動受阻。李院長拖著老邁的身體來到最前線坐鎮就是因為不放心,如果早早就有吳棄疾這種想法,他就不需要像這些天一樣憂心到沒法入睡了!
即使才剛剛接觸不到半天,李院長已經十分欣賞吳棄疾,當下就讓他加入災後防疫計劃的討論之中,同時還放緩了商議的腳步,力求能向沒接觸過這方面的新手能真正掌握組織防疫行動的每一個環節。
鄭馳樂一開始是以政治任務來看待這一次支援永交的,沒想到吳棄疾還藏著這麼個計劃,而且一到地頭就廣結善緣,輕輕鬆鬆就把自己設想好的方案順利推行下去。
鄭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