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4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風水的起源,源遠流長。古人云:‘一墳二宅三命’,風水歷來被視為左右命運的樞紐,近則報自己,遠則報兒孫。風水只是其名稱,並非單純意義上的風和水。風水又稱堪輿,或稱卜宅、相宅、相地、青烏、青囊、形法、地理、陰陽、山水之術。晉代的郭璞,在其名著《葬經》中有言:‘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清人範宜賓為《葬書》作注云:‘無水則風到氣散,有水則氣止而風無,故風水二字為地學之最,而其中以得水之地為上等,以藏風之地為次等。’這應該是‘風水’二字,最早、也是最精闢的定義,而藏風聚氣,實為風水學的第一要旨。”

日期:2012-9-20 6:42:00

“我國風水的意識,產生極早。‘上古之時,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在那種危機四伏的自然條件下,人們先以樹木為巢舍,後來才擇地而居。在六七千年前的原始村落——半坡村遺址,其房舍就有近水向陽的特點。《墨子、辭過》雲:‘古之民,未知為富室時,就陵阜而居,允而處。’陵阜,就是河流的臺階地帶,既利捕魚,又避水患。第一個有史可查的風水例項,是周朝的祖先公劉,他率族眾遷徙到豳地時,親自堪察地形,卜宅擇吉:‘既薄且長,既景乃岡,相其陰陽,觀其流泉’,‘景’指陽光充足,‘岡’是高地的意思,又有水源,當然是休養生息的絕佳地方。戰國和先秦,是風水理論的形成時期,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已經對山川大地有了自己獨特的見解。司馬遷的《史記》中就載有這樣一個故事,戰國時秦惠王的異母弟弟樗裡子,生前自選葬地於渭南章臺之東,並預言:‘後百歲,是當有天子宮夾我墓。’至漢代,果然如此,長樂宮在其東,未央宮在其西。千古一帝的秦始皇,身邊方術成群,由於聽信了他們關於‘東南有天子氣’的說法,於是乃下令在南京的鐘山上埋金以鎮王氣,並且還開鑿了秦淮河以洩王氣。以至後人牽強附會,說此後凡在南京建都的王朝,國祚都不長,皆因王氣被破的緣故。至漢代,有一部《葬經》出現,作者託名為青烏子,是風水家研究陰宅風水的成果結晶,其中最重要的理論依據,就是天人感應的觀點。王充在《論衡》中對擇日提出了精闢的論述,並且已經有了‘太歲頭上不敢動土’的觀念。漢末,有一位精通風水的術數名家,名叫管輅,預測奇準。他在經過一代名將毋丘儉葬身之墓地時,倚著樹木大哭,行人詢問原因,他回答說:‘林木雖茂,無形可久。碑誄雖美,無後可守。玄武藏頭,蒼龍無足,白虎銜屍,朱雀悲哭,四危已備,法當滅族。不過二載,其應至矣。’兩年後,毋丘儉果然因禍而被滅族。到了晉代,風水界出現了一位大人物,即為風水命名的郭璞,他著有一部《葬書》,至今還是風水學者眼中的經典,他甚至還準確地預測到了自己死亡的具體時辰。唐代是風水界高人輩出的時代,袁天罡和李淳風,是兩個神仙般的術士,算無遺漏。袁天罡看到還在襁褓中、一身男孩打扮的武則天時,大吃一驚,說她‘龍瞳鳳頸,伏羲之相,若為女,當為天下主’,歷史竟被他提前幾十年言中。袁李二人奉命分別為皇帝尋找寢宮,竟不謀而合,先後都找到了梁山這塊風水寶地,定位之準,令人咋舌:李淳風先到,在穴處埋了塊銅錢作標記,袁天罡後至,其點穴的銀針正好插在李淳風所埋銅錢的錢眼裡。乾陵作為中國寥寥可數的迄今未被盜挖的皇陵,風水之效,當居首功。兩人合作的《推背圖》,是中國預言書中最為準確的奇書,預言後世興衰治亂之事,一一中的,歷史就像在他們的沙盤中推演出來似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