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24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從年輕時候的做法和這段話我們來分析管仲的性格,應該說,在他心裡,沒有什麼正義和公義可言。他只是一個“無恥”的政治家,遠遠超越了那個時代人思想中的愚忠。鮑叔牙是管仲的知音,也只有他能完全能夠理解管仲的心理。於是,鮑叔牙去輔佐了公子小白,管仲去輔佐了公子糾。

等到姜諸兒滅掉紀國,越來越驕傲自大的時候,鮑叔牙預感齊國一定會發生內亂,就帶著公子小白逃到莒國,他之所以選擇莒國有兩個原因,第一,小白的母親是莒國人,第二,莒國就在齊國身邊,一旦齊國有亂,可以第一時間趕回來。鮑叔牙的這個選擇在姜諸兒死後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等到公孫無知做上國君之位後,召管仲來見,管仲覺得公孫無知必敗無疑,立刻選擇帶著公子糾逃到了魯國。因為魯國是齊國身邊最大的國家,政治影響力不可忽視。

不久之後,公孫無知被諸大夫殺死,齊國諸大夫派人去魯國,準備迎接公子糾回國登基。公子糾向魯國借了三百輛兵車保護自己。而莒國則只能給小白提供十輛兵車,送小白回國。管仲向公子糾獻計說:如果讓小白先回到齊國,那誰做國君就不一定了,我們不如半路攔截殺了小白。公子糾想都沒想就同意了。在國君這個大誘惑之下,兄弟之情根本就不值一提。

管仲帶了一些輕騎兵,半路攔截小白。看見小白的兵車過來,管仲上前參拜,然後說:“長幼有序,況且齊國諸大夫已經決定迎接公子糾做國君了,希望小白公子能夠稍遲一點,等公子糾進城後再歸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