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2節

熱門小說推薦

太僕丞河東人張敞上書劉賀勸說道:“孝昭皇帝早逝,沒有兒子,朝中大臣憂慮惶恐,選擇賢能聖明的人承繼帝位,到東方迎接聖駕之時,唯恐跟隨您的從車行進遲緩。如今陛下正當盛年,初即帝位,天下人無不擦亮眼睛,側著耳朵,盼望看到和聽到陛下實施善政。然而,輔國的重臣尚未得到褒獎,而昌邑國拉車的小吏卻先獲得升遷,這是個大過錯。”劉賀不聽。

劉賀還私自拜祭先父昌邑哀王髆。“祖宗廟祠未舉,為璽書使使者持節,以三太牢祠昌邑哀王園廟,稱嗣子皇帝。”昌邑王劉賀是以侄子的身份過繼來接昭帝的統嗣,在皇位纘序中,他已是昭帝的嗣子,應割斷與昌邑一系的昭穆關係。然而劉賀稱帝后卻公然自稱為昌邑哀王劉髆兒子,不僅僅是個言而無信的問題,主要意味著劉賀明顯要否認與昭帝上官皇后的母子關係,暗示著他對昭帝時期霍光專擅朝政格局的不滿,這就涉及到了政治鬥爭和路線問題了。

劉賀做了“變易節上黃旄以赤”的事。節信是代表皇帝授權傳令的一種東西,漢朝節信本來就是純赤的,漢武帝時衛太子作亂,漢武帝因為衛太子手中執有節信,所以把節信上的旄改成黃顏色的,使衛太子手中執有的節信失效。劉賀也變易節信,其目的在於透過改變調兵符信,收奪為霍氏獨掌的調兵權。

後來劉賀被廢后,他手下的那些昌邑舊部以“亡輔導之誼”而遭霍光悉誅之時,號呼市中,說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漢書上記載的那“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的話,不為資治通鑑所取,這句話從劉賀的身邊人的角度非常容易理解,這些助紂為虐的人最大的忌憚就是霍光,如果剪除了霍光,再就沒有人可以對劉賀做出直接的批評了。在昌邑被廢數年之後,劉賀與原豫章太守屬下的一個小吏孫萬世有往來。有一天,孫萬世問劉賀:“那一年被廢黜時,你為什麼不堅守宮門不出,殺掉大將軍?為什麼聽任人家奪掉你的玉璽呢?”劉賀答道:“是啊,我當時失算了。”昌邑群臣之所以號呼市中,昌邑王之所以悔言“失之”,皆因未能把握時機,不曾“早殺光等”,反而為霍光搶先得手。由此可推知,昌邑即位後,便密謀了剷除霍光等人的計劃,而政治嗅覺格外靈敏、心腹遍朝野的霍光對此早有察覺。這才是使霍光決心廢黜他的最根本原因。

而《漢書?霍光金日磾傳〉記載說:劉賀“受璽以來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節詔諸官署徵發,凡千一百二十七事。”說劉賀荒淫昏亂,失去了帝王的禮義,平均一天40件,這個數目很顯然言過其實,畢竟劉賀來 長安時間過短,霍光要廢掉他也必須要拿出讓人信服的理由和劉賀的罪證來。但是劉賀來長安時間畢竟只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這麼短的時間要說劉賀犯了多大的足以要廢除他的過失,恐怕有點不太符合實際,所以才要如此的舉證如此多的讓人聳人聽聞的細小過錯作為廢除劉賀的理由。

日期:2013-02-28 16:41:54

霍光主導的宮廷政變

霍光為此事先“獨以問所親故吏大司農田延年”,田延年用伊尹放太甲而後世以為社稷臣的歷史記載建議霍光廢昌邑王另立他人,並鼓動霍光說,如果大將軍你能幹這事,就是我們漢朝的伊尹,終於使霍光堅定廢立的決心。馬上給田延年加官給事中,使他能夠隨時出入宮禁,為廢立大事做準備。接著又“陰與車騎將軍張安世圖計”。最後霍光讓田延年把廢立皇帝的意思通報給也是霍光故吏的丞相楊敞,楊丞相敞向田延年表示一切遵從霍光的意思辦。在霍光等人為廢立大事緊鑼密鼓的策劃的時候,昌邑王並沒認識到形式的嚴峻性,還經常和左右昌邑故人出宮遊獵,有次光祿大夫夏侯勝擋在車前進諫說:“天久陰而不雨,臣下有謀上者,陛下出欲何之?”夏侯勝叔父夏侯始昌是劉賀父親的太傅,大概此時霍光等行跡有所表露,所以夏侯勝借天象提醒昌邑王,但昌邑王還是沒有在意。

首先霍光招丞相以下群臣會議未央宮中。霍光唱白臉,田延年唱紅臉,兩個人一唱一和,演了一出絕妙的雙簧,把群臣製得服服帖帖,除了叩頭說:“萬姓之命在於將軍,唯大將軍令”沒有異議。

霍光隨即與群臣一同晉見太后,向太后稟告,陳述昌邑王劉賀不能承繼皇位的情狀。於是皇太后乘車駕前往未央宮承明殿,下詔命皇宮各門不許放昌邑國群臣入內。劉賀朝見太后之後,乘車準備返回溫室殿,此時禁宮宦者已分別抓住門扇,劉賀一進去,便將門關閉,昌邑國群臣不能入內,劉賀問道:“這是幹什麼?”大將軍霍光跪地回答說:“皇太后有詔,不許昌邑國群臣入宮。”劉賀說:“慢慢吩咐就是了,為什麼竟如此嚇人!”霍光命人將昌邑國群臣全部驅趕到金馬門之外。車騎將軍張安世率領羽林軍將被趕出來的昌邑國群臣二百餘人逮捕,全部押送廷尉所屬的詔獄

不久,皇太后下詔召劉賀入見。太后身披用珠綴串而成的短衣,盛裝打扮,坐在武帳之中,數百名侍衛全部手握兵器,與持戟的期門武士排列於殿下。文武群臣按照品位高低依次上殿,然後召昌邑王上前伏於地下,聽候宣讀詔書。霍光與群臣連名奏劾昌邑王,太后說:“作臣子的,竟會如此悖逆荒亂嗎!”劉賀離開席位,伏地請罪。由尚書令宣讀奏章:‘當今陛下繼承孝昭皇帝的帝位,行為淫邪不軌。宗廟要比君王重要得多,陛下既然不能承受天命,侍奉宗廟,愛民如子,就應當廢黜!’-皇太后下詔說:“可以。”於是霍光命劉賀站起來,隨即抓住劉賀的手,將他身上佩戴的玉璽綬帶解下,獻給皇太后,然後扶著劉賀下殿,從金馬門走出皇宮,群臣跟隨後崐相送。

劉賀出宮後,面向西方叩拜道:“我太愚蠢,不能擔當漢家大事!”霍光道歉說:“大王的行為是自絕於上天,我寧願對不起大王,不敢對不起社稷!希望大王自愛,我不能再常侍奉於大王的左右了。”說完灑淚而去。

原昌邑國群臣都被指控在封國時不能舉奏劉賀的罪過,使朝廷不瞭解真實情況,又不能加以輔佐、引導,使劉賀陷於罪惡,一律逮捕下獄,誅殺二百餘人;只有中尉王吉、郎中令龔遂因忠正耿直,多次規勸劉賀,被免除死罪,剃去頭髮,罰以“城旦”之刑,白天守城,夜晚作苦工。

劉賀的被廢黜,下一個皇帝即漢宣帝劉詢被擁立,由一個平民轉眼之間成為皇帝,此即歷史上的漢宣帝。

漢宣帝劉詢又名劉病已,字次卿,又字謀,為武帝戾太子劉據之孫。 當年劉據因"巫蠱"事件被殺時,他的三男一女均遇害,獨其孫劉詢(劉詢之父劉進)被廷尉監丙吉救出,寄養於祖母史良娣之母貞君家。武帝末年,劉詢被武帝接回宮中由張賀照顧。至公元前74年七月,18歲的劉詢才因丙吉的推薦而繼位稱帝。

劉詢即位之後,多次下令節省開支,減輕人民負擔。史稱劉詢為人聰明剛毅,高才好學,為政勵精圖治。他廣開言路,任用賢能,平獄緩刑,輕徭薄賦,發展生產;又設定西域都護,使西域正式歸屬漢帝國版圖。當此之時,中國社會安定,國家和平,民族團結,人民安居樂業,史稱"中興之世"。

最近更新小說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