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51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13-07-02 17:59:47

(更新)

鑄大錢導致物價騰貴,歷史上其實已有過不少先例。漢孝文帝時,官傢俬人紛紛鑄造莢錢,錢幣小如榆莢,重僅1銖甚至更輕,錢輕物重,結果引起物價飛漲,粟至每石萬錢。唐肅宗時,因為朝廷經費不足,於是想到了鑄大錢,鑄造了當小錢10枚和50枚的兩種乾元重寶,結果同樣導致物價騰貴,鬥米至錢七千。有宋一朝,仁宗康定、慶曆年間,為籌措對西夏戰爭的經費,在陝西、河東等處發行當十大錢,其重量僅為當時流通中的三枚小銅錢,從而引發民間盜鑄,錢文幣值大亂,導致物價飛竄,公私患之,大家都苦不堪言。

殷鑑不遠,前朝的經驗教訓,應該足以引起後人警醒。時為門下侍郎的趙挺之,因為與蔡京政見不合,“極言當十錢不便,私鑄浸廣”。但趙挺之的反對,僅僅著眼於當十錢的不便,並未指出歷史上鑄大錢對經濟對社會所造成的危害。時為宰相的蔡京,經過前面陝西等地的試點,卻是隻見其利,未見其害,自認為是英明神武,早已超越了前人,這樣的好事,不予以大力實施,還更待何時?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蔡京透過試點,發現當十錢並沒有危害,那是他觀察的時間的幅度尚短。這個問題,現代諾獎得主弗裡德曼曾有過深入的研究。弗裡德曼發現,一國貨幣的發行,並不是馬上表現為物價的變化,它的中間有一個滯後期,大約需要12-18個月。宋時商品經濟沒有現代社會發達,它的貨幣流轉速度,或許更加的緩慢,故而這個中間的滯後期,相應也就會顯得更長。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