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他和丹·懷特有哪些實質上的相像,大概只有出身,他們都出生在傳統的基督徒家庭,但正如電影裡哈維·米爾克形容丹·懷特的有句臺詞所說的那樣:“我知道他所經歷的壓力和恐懼,我從他的眼神裡可以看到,這個世界對他說的謊。”
艾倫·錢伯斯理解丹·懷特在家庭和傳統文化中受到的教育與壓力,在他與妻子的互動、給兒子洗禮、被警局推上去做代言人時,身上都有那種“活成別人希望的樣子”的壓力,這同樣也是錢伯斯正在揹負的壓力。
站在觀眾的角度,艾倫·錢伯斯可以輕鬆說出丹·懷特身上的標籤,理想主義、傳統、責任、恐同(或者深櫃?)、天真、軟弱、嫉妒、衝動、仇恨……但是,這些標籤,是否也在他自己的身上存在著?
電影用不少細節描繪出了六七十年代同性戀者一旦曝光,會面臨的種種悲慘遭遇,被歧視、被警察追捕、被毆打、被殺害,當看到這些情節,艾倫·錢伯斯感到的不是高興痛快,而是發自內心的恐懼,就像是遭遇那一切的是他自己似的。
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直接戳穿了他多年以來不願意承認的,恐同的真相——恐同,恐懼的到底是什麼,是真的認為同性戀是罪惡的有汙染性的,還是恐懼自己改變不了的性取向被發現後,將遭遇到的那一切悲慘?所以才要瘋狂的遮掩和擦除?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