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派以此作為正大光明的幌子,不遺餘力排斥異類,甚至瘋狂上演同門相殘。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這,才是學派之間甘為裁縫的尺子——專量別人,從而鬧得天翻地覆的真實原因。
講到這裡,不得不大略回顧一下儒法兩家的千年恩怨。
儒家學派的開山鼻祖是孔子。
孔子,本名孔丘,又名孔仲尼,江湖人稱孔老二,學生稱其孔夫子,春秋時期魯國陬邑(山東省曲阜市南辛鎮)人,出身於沒落的貴族家庭。
既為沒落貴族,那麼家裡自然是窮得響丁當。
好在其母人窮志不短,含辛茹苦拉扯孔子成人,讓他掌握豐富的文化知識,特別是傳說中的周代貴族禮儀。
學而優則仕。有了文化這門一技之長的孔子,自然不甘人下,而是希望得到用武之地,實現達則兼濟天下的人生理想。
二十餘歲起,孔子開始追求仕途進步。
然而,他遲遲未能得到重用,生活相當拮据。
這一曲折經歷,讓孔子想明白了一個道理——學問再好,也不能當飯吃。
為了生計,也為了傳播自己的思想與信念,他開始聚徒講學,並且不斷擴大辦學規模。
由此可見,孔子一生從事的重要職業是教書育人,而當時學生對老師的稱呼是夫子,故後世對孔子的習慣稱謂是孔夫子。
孔子開辦私立學校傳道授業解惑,大門是面向社會各階層敞開的。
不論貧富、貴賤,不計年齡大小,不講高矮胖瘦,不管相貌影響市容與否,也不分文化基礎有無,甚至也不查你是土匪流氓還是混混,只要你肯交學費,無論多寡,哪怕你交的只是幾個饅頭,夫子就準你入學,傳你本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