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09-10 07:13:14
《明宮鬧鬼》現名《大明王朝家裡事兒》即將於下月由陝西太白文藝出版社推出,本文系從中摘編而得——
梅氏雙傳(上):天下第一掃把星梅思祖
說起明初的勳戚功臣,兩手攥的,唯有一把傷心淚。
今兒俺給看官講一講大明開國功臣梅氏叔侄忠奸異路的“別樣”人生。這位叔叔,名叫梅思祖,功封汝南侯;侄兒梅殷,官授駙馬都尉,他是朱元璋的二女婿。
我為這兩位叔侄作傳,分作上下兩篇,今日且先講叔叔。
梅思祖在明初功臣中,不是特別有名,但絕對是特色鮮明的一位。他的特點是善變,是一隻修煉成了人形的變色龍;而妖精幻變為人,必然給其他人帶來無窮盡的災禍,梅思祖的近親屬沒有不被他禍害的,又令我懷疑他是掃把星下凡,尾巴掃到誰誰倒黴。
我們來看他的履歷:
他最初是效忠元朝的義兵元帥,後來叛了朝廷,改投到“紅巾賊”龍鳳政權劉福通的門下。梅思祖的叛變行為導致他的老父親被元朝大將擴廓帖木兒(即王保保)剁成肉泥(醢刑)。
梅思祖的選擇可是他親爹的骨肉化泥換來的,總要信守幾天吧?可是不然。他依附龍鳳政權沒多久,又轉換門庭,投靠了張士誠,做了張的中書左丞,替“吳國”鎮守淮上重地淮安。
這樣一個投降派,一來就讓他做大官,張士誠算是對得起他了。那時張士誠與朱元璋交兵正急,可梅思祖不“思”報答,反而很快辜負了張氏的信任,獻出所守四州之地,投降了朱元璋。為此,張士誠殺了他兄弟數人。
從梅思祖的“移動軌跡”來看,此人是一個泥鰍般滑溜易變而不講信義之人,是天生的政客,他永遠只向強者輸誠,以至他的親爹和兄弟們,都受了他的牽累,不得好死。
駙馬梅殷大概就是被梅思祖害死的某個兄弟的兒子,由梅思祖撫養長大。
梅思祖在洪武十五年卒於雲南,所謂死的早,昇天快,然而不幸的是,到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再興故丞相胡惟庸黨案時,這位作古已經八年的侯仍然受到追究,一家人都被殺死——梅思祖生時害人,死了還要連累家人,難道不足以稱天下第一的掃把星麼!
梅殷作為駙馬,唯獨他倖免於難。
而梅殷的個性與命運與他叔叔迥然不同,正可稱為“同是一家姓,忠奸兩不同”。詳見明日之下篇——
(歡迎關注皇帝不稱朕微信公眾號:hdshuoshi)
日期:2014-09-11 07:13:04
梅氏雙傳(上):忠孝雙全的駙馬爺梅殷
話說梅氏叔侄中的叔叔梅思祖,此人可稱是天下第一號的掃把星和不忠不孝之人,而他的侄子梅殷,卻是大明忠孝雙全的好駙馬爺。
有一句俗話,叫做“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這句話放在梅氏叔侄身上,卻失效了。小梅雖然也姓梅,但在情操與人格上與他叔叔梅思祖大異,他是個很忠實的人。
梅殷在洪武十一年“尚主”,娶了朱元璋的第二個女兒,即馬皇后所生的寧國公主為妻。據說,朱元璋在眾多女婿中,最喜歡梅殷,晚年因“諸王強盛”,還秘密地命他輔佐皇太孫朱允炆。
不料朱允炆即位未久,皇叔燕王朱棣就反了,朝廷作戰不利,淮河以北大片土地淪陷。當燕師日逼日近時,梅殷受命充總兵官,鎮守淮安。
淮安對於梅家可謂故地,當年梅思祖就曾替張士誠守過淮安,結果他拿淮安做了降順朱元璋的見面禮。如今,面臨燕軍的猛烈攻擊,淮安在梅殷的堅守下,堅如磐石。燕軍兵力有限,也不敢拿生力軍往這座堅城上硬撞。
建文四年,燕軍取得軍事上的重大突破,兵鋒南下,直逼淮上,但欲渡淮,則懼淮安拊其背,淮安成為必須拔除的背上芒刺。
朱棣以為挾戰勝之威,定能動搖梅殷,就遣使來向妹夫“借道”,說是要給鳳陽的祖陵上香。梅殷的答覆不卑不亢,他說:“進香,皇考(朱元璋)有禁,不遵者為不孝。”他沒有說君臣大義,說的是親戚間的話。
朱棣知道妹夫是不可輕易勸降的,於是親筆寫了一封措辭強烈的警告信,稱“我興兵誅君側之惡,天命有歸,非人所能阻”,暗示梅殷螳臂當車,希望用氣勢懾服、警醒這位不識趣的駙馬爺。
不料梅殷回覆得乾脆決絕,他命人將燕使的耳朵和鼻子割去,然後將其縱歸,並對他說:“本帥留下你的嘴巴,好給你家殿下講講君臣大義。”朱棣氣得要死,可是沒有辦法,只好向南越出泗州,出天長,取道揚州,遂攻破了京師南京。建文帝自殺身亡。
朱棣篡登大寶後,梅殷仍然擁兵淮上,拒絕改旗易幟。朱棣迫令寧國公主寫血書去召。梅殷見到公主血糊糊的家書,知事已不可為,慟哭一場,罷兵還京。
在入見時,朱棣勉強接見慰勞,說了一句:“駙馬勞苦。”這本是一句客氣話,不料梅殷竟回道:“勞而無功耳!”差點把新任的聖天子嗆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