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偷雞不成蝕把米啊。
魏王到這時才發現了自己的決策錯誤,開始接受魏無忌“聯合三晉,共抗強秦”的策略。此後,三晉之間的內鬥終於平息,轉而一力抗秦。也正因為如此,秦軍之後數次大敗魏國,但因趙、韓、燕等國相救的及時,總算幾年之內保住了魏國所剩無幾的國土。
秦昭襄王見趙國屢次出面干預秦、魏戰事,不禁大怒道:“區區趙國焉敢如此?不大勝之,難解寡人心頭之恨。”
於是他轉而改變主攻物件,將進攻矛頭重新對準了趙國。
先前,秦、趙二國已交鋒過數次,秦軍雖能一時獲勝,但往往不能縱深推進。既然如此,那秦王這時何必要火氣沖天的興無謂之師?
光狼山背面的高山,依然高聳,白起也沒轉性,依然不太喜歡強攻城池。之所以秦王這時有信心伐趙成功,正是因為先前秦國已透過華陽一戰尋到了良機——秦軍經過華陽後,由此地北上可繞開光狼城,另進入一處地界,名叫閼與(今山西和順)。
且說這閼與。
華陽是秦、韓、魏三國的交界地帶,閼與則是韓、魏、趙三國的交界地帶。話說戰國之初“三家分晉”時,趙國獨處北方,地盤還算方正,而韓、魏二國因擠作一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從地圖上看這兩國的地盤就比較奇怪了:韓國鼎盛時,透過拿下新鄭等地,將地盤發展成了“凸”字形;魏國鼎盛時,因西側有河西,東側有大梁,中間又被韓國凸起的部分頂了一下,地盤則成了個倒著的“凹”字形——“??”(當然,到了這時,“凸”也好,“凹”也罷,左側一大塊都已被白起率軍削掉了,形狀逐漸規則起來)。順著韓國的“凸”字形往上走,走到最頂端時,就快到閼與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