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雖這樣說,事還是要辦。這年5月,清廷委派沈葆楨為欽差大臣赴臺和談,老沈一向有辦事幹練之名,到了臺灣,他也確實擺出了一副中央特派員的範兒,該動員反抗就動員,該向日本交涉就交涉,同時還對臺灣的行政工作進行了整頓管理和績效考核,除此之外,老沈就只有一個工作,專心致志看中央這回到底能出多少錢。
財大氣粗的清廷果然“不負眾望”,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口價答應賠償日本白銀五十萬兩,草草了事。日本小拇指還沒動就嚐到了甜頭,再打也不好意思,只好暫時作罷。
剛送走日本,隨後法國又來湊熱鬧,兩撥強盜先後造訪,清廷注意到了臺灣的重要性。
1885年,清政府設立臺灣省,劉銘傳任首任臺撫。
其實,清廷雖腐敗,朝中還是有人才的。在杜丹社事件發生後日本侵略臺灣的前一年,福建巡撫丁日昌就已經慧眼獨具地預言,“不數年東洋兵釁必開”,他一針見血地指出,“日本傾國之力購造數號鐵甲船,技癢欲試。即使日本能受羈縻,而二三年內不南犯臺灣,必將北圖高麗。我若不亟謀自強,將一波未平而一波又起,殊屬應接不暇。雖兵釁不可輕開,而橫逆殊難啞受。惟有設法籌款項。速購鐵艦、水雷,以及一切有用軍火,並預籌駛船之將、用器之人。詩云:未雨綢繆,何況既陰既雨乎!”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