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797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15-09-17 20:42:22

2月12日上午8:30分,日艦突見北洋艦隊的炮艦鎮北後掛著白旗,自港灣內駛出,靠近觀戰的英、德軍艦,有數人搭上自載的艦板,看似要划向日艦的樣子。日魚雷艦遂將其拖至松島艦,此乃起來接洽投降的程壁光等9人。程壁光向日方上交了蓋有北洋海軍提督印的降書,書曰:“本軍門始意決戰至船沒人盡而已,今因欲保全生靈,願停戰事,將在島現有之船及劉公島並炮臺、軍械獻與貴國,只求勿傷害水陸中西官員兵勇民人等命,並許其出島歸鄉,是所切望。”

伊東佑亨同意了,要求於次日交出軍艦軍械炮臺。

2月13日,程壁光再次來到日艦,要求暫緩3日,並告之丁汝昌已自殺的訊息。

丁汝昌死於何時是有爭議的,有說是寫完降書後自殺的,主降諸事均其出於其手;主流的說法則是他自殺後,牛昶眪等人以其名義與日方接洽投降事宜。以現有的主要證據和邏輯來看,抄書者認為,後者更為可信。丁汝昌自殺,說明其很珍惜其羽毛,不惜以死以明志。既然他都願以死來保持自己的清白聲名,又何必在死前為自己再背上罵名呢?

中國人總有個莫明奇妙的想法:當評論別人的時候,投降的舉動便是軟骨松包,投降者終生都有汙點。在抄書者看來,這種依附於忠君的殼子毫無人性的理念的思維簡直就是中國人乃至東方人的恥辱!從深的層次來說,無論丁汝昌死於向日方獻降書前,還是獻降書後,這都不是問題的關鍵。問題的關鍵在於,他沒有跟著跟他關係不錯的伊東佑亨跑到日本去享受殘生,亦沒有向清政府乞生求命,而是慷慨赴死。即便確實是他主持的投降,那又如何?他怕死嗎?他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嗎?他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嗎?不!都不是。從他自殺的舉動來看,若是隻干係他一人一身,他寧願跟日本人對抗到底。他即便主持了投降,為的也是北洋艦隊剩餘官兵和當地居民的身家性命,而不是為了他自己。他以自己的死,來掃平投降的道路,這是充滿了人性光輝的舉動,而不是明知無望、亦無意義還推士卒推向死地,以保全自己名聲的冷血!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