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04-08 21:56:18
正文:續二十一回
四、獻公時代的對外戰爭
1、三晉同盟的破裂
魏國在三晉同盟內部刻意壓制較為強大的趙國,同時扶植最為弱小的韓國,使得趙國在三晉同盟內部成了跑龍套的角色。魏國先是越過趙國的地盤獨吞了中山國,後來三晉合作接連打敗齊、衛,但好處仍然被魏國獨吞。而韓國卻在三晉聯合討伐楚、鄭、宋等國的勝利中大大開拓了自己在黃河以南的疆土。時間一長,趙國充滿了怨氣,魏國當然也看出來趙國的不滿,因此便妄圖扶植親魏的代理人上臺,控制趙國。公元前387年,趙武公死,侄子趙敬侯立,國內發生了內亂,這為魏國干涉趙國內政提供了佳機。
趙國在戰國初期與秦國比較相似,就是亂政迭起。與孔子同時代的趙簡子趙鞅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在選定未來接班人的時候,大膽擺脫了嫡長子繼承製度的束縛,選定庶子趙無恤為繼承人,就是後來帶領三家滅智的趙襄子,而趙簡子合法的繼承人趙伯魯卻被曬在了一邊。趙襄子感念於兄長趙伯魯喪失繼承權的可憐,便指定由趙伯魯的孫子趙浣為繼承人。公元前425年,趙襄子死,趙浣即位,是為趙獻子。但剛上臺一年的趙獻子就被趙嘉(即趙桓子,一說趙襄子弟,一說趙襄子子)驅逐,趙桓子在位只一年就死了,國人殺了桓子的兒子,重新迎立趙獻子。公元前409年,在位十五年的趙獻子死,子趙籍立,是為趙烈侯。趙烈侯在位九年死,太子趙章年幼,烈侯的弟弟代立,是為趙武公。公元前387年,在位十三年的趙武公死,烈侯太子趙章繼任,是為趙敬侯,但武公子趙朝爭立,發動叛亂,投靠魏國,想要藉助魏國的力量奪取君位。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