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一點,我們再看看林金樹先生寫的《萬曆傳》。
據不完全統計,早在萬曆三十年,南北兩京就已缺尚書3人,侍郎10人,科道官94個,全國缺巡撫3人,佈政監司66人,知府25人。
是時,因為萬曆帝怠荒益甚,久不御政,不少衙門幾乎空無一人。
在趙煥拜疏自去之前,他一人身兼吏、兵、刑三部尚書。各部侍郎、戶、禮、工三部止各一人。都察院自溫純罷去,八年沒有正官,六科只有數人,十三道御史皆以一個兼數職。在外,巡按不過十年不得代,總督、巡撫、監司亦屢缺不補,府縣官十缺五六。文武大選急選官及四方教職,積數千人,吏、兵二科缺印官。
趙煥累疏請補缺,不久,補科、道官60餘人。由於長期缺官不補,這時補了幾十人,人們就以為了不起,時稱盛事。
關於這一點,我們再看看閻崇年先生寫的《明亡清興六十年》。
萬曆長期“三不”,不朝、不見、不批,造成朝廷中樞機構近於癱瘓。最典型的是政府官員的缺得不到補充。
日期:2013-12-06 20:16:24
這三個明清歷史學者,在說到萬曆昏暈時,都不約而同的說到因為萬曆昏暈,所以明帝國的官員缺員嚴重。
絕不是隻有這個三個歷史學者,拿這種問題非議萬曆皇帝。事實上,凡寫萬曆皇帝的學者,大都會寫到這個問題。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