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二十五卷 番外 大明劫 第2052章 朕真有天命,因為朕有大道!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西苑,太液池。

一艘龍舟,這個時候正緩緩的駛向太液池中的瓊華島。

龍舟的艙房之內,坐著幾個道裝儒服的男子,分別是大明皇帝朱由檢,皇太侄朱慈烺,新任的三位閣老陳奇瑜、洪承疇、孫傳庭,還有新任的殿前軍總鎮盧象升。

陳奇瑜、洪承疇、孫傳庭、盧象升等四人,人手一個手抄本,都皺著眉頭在瞧著。

而朱由檢則捧著杯茶,在侃侃而談:“你們都是朕的老師,都是熟讀聖賢之書的儒士,當知道先聖所求之大道,並沒有傳給後世。先聖傳給我們的,僅僅是追求大道的理想以及何為大道……但是卻沒有給我們後人留下求道的門徑。

所以儒家後學都只知有大道卻不知如何尋大道,因為大道難尋難求,才不得不退當個道德聖人或是在內心成聖。而道德聖人和內心成聖,並不是儒家真正的大道,而是大道難尋之後的逃避。”

所謂的“大道”,當然是追尋宇宙萬物的道,而不是如何當一個道德君子了……把怎麼“做人”抬到“道”的高度,那就是一種求道而不得的無奈之舉!

而以儒學、道家這些中國傳統文化和思想的精髓,當然不是教後人怎麼做一個正人君子了。先秦諸子傳下的道,主要是怎麼幾條,一個是道法自然、格物致知什麼的……也就的告訴後人,要去哪裡尋道。

方向很明確,但是方法……沒有!

一個是天人一和天人二,這是說天道或者天理和人世的關係。所謂天道和天理,就是萬物之源,造物之主。和西方天啟宗教說的神或者造物主,其實是類似的存在。但是對於天人到底是合一,還不合一,中國的先賢們並沒有達成統一意見,而是將這個問題變成了一個留待後人討論的題目。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