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五點的時候,外面一片烏漆嘛黑的,小太子就因為自己的生物鐘,習慣性的醒來了。
怕今兒早上他起床影響到睡的正香的弟弟們,小太子昨晚上就吩咐春蘭姑姑他們,不要弄出什麼動靜兒出來。因此胤礽就藉著門口小宮女手上的燈籠散發出來的朦朧亮光,悄悄兒的,把小四阿哥伸到他肚子上的胖大腿給挪下來。再慢慢兒的,把自己的另一隻胳膊從趴著睡的小五阿哥身子低下抽出來。
悄無聲息的下床,套上棉拖鞋,胤礽來到自己平時住的這間寢室,在春蘭姑姑的伺候下,開始梳洗穿衣。
此時小太子不由的輕輕撥出一口氣,暗自慶幸他現在的身體素質很好,還養成了在睡覺的時候運轉內功心法的本能習慣。否則這樣一晚上下來,不光是手腳僵硬痠痛難免的,嚴重的話可能還會影響到今天拜師的動作儀態。
不管具體的文化差異,對於尊師重道這一方面,各個民族都是一樣的。康熙皇帝對於小太子的這次拜師進學,更是極為重視。這不光是胤礽首次正式的進入文武群臣的視線,更是滿清統治者藉此宣告天下,他們的繼承人長大了,不光身體素質特別棒,尤其還非常的聰明好學。
天下的各行各業都特別重視老師對於學生的教導和幫助。有沒有老師,有個什麼樣的老師,對於一個孩子而言簡直是太重要了。每一個孩子到了開蒙的年齡,都必須拜師進學,才算是正式開始自己的人生。
而皇家子弟隆重拜師這一久遠的傳統,可以追溯到兩千年前的周朝時期,雖然那時候還沒有正式的師生關係。被評價為“孔子之前,黃帝之後,於中國有大關係者,周公一人而已。”的周公,可以算是華夏曆史記載中最早的皇子老師,雖然他是成王的親叔叔,成王也沒有拜師。
周公的哥哥武王去世的早,他輔助尚在襁褓中的成王登基為帝,培養教導成王,七年後成王長大,又毫不留戀的把政權還給成王。“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樂,七年致政成王。”說的周公的功績和功德。
春秋時期孔聖人曾經有言:“自行束脩以上者,吾未嘗無誨焉。”講究的就是心意第一,束脩為輔的一種樸素簡單的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
這種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一直延續到唐朝貞觀年間,才發生變化,只因為唐太宗這位千古一帝他特別的重視,他的兒子們和皇家老師們的關係。
唐太宗認為只有自己以身作則的表示出皇家老師們的尊重和重視,老師們才會沒有拘束的,盡心盡力的輔佐,教導他的兒子們。而他的兒子們,只有在對自己的老師有了足夠的尊敬和敬畏後,才能打心眼裡感受到老師的人品貴重和學識淵博,才會跟著老師們認真努力的學習。
為此他不光經常訓誡皇家子弟“對待老師要如同對他這個皇父一樣”,給皇家老師們正式的“太師,太傅,太保”三師官位,還親自下詔提高皇家老師們的“王師”地位,並且在詔書裡面詳細具體的規定了,皇家子弟尊師重道的執行方式。
尤其是對當時的東宮太子,即那位和“漢武帝的劉據太子”,“康熙朝的胤礽太子”並稱史上三大悽慘太子的“唐太宗的承乾太子”李承乾的要求,最高最細,嚴禁太子在任何小細節上對東宮的老師們有所怠慢。
老師來到東宮時,太子必須親自出殿門迎接;在外面見到老師時,太子先鞠躬作揖,老師還禮時,太子要給老師行答謝禮;和老師一起進出時,始終讓老師先行一步;老師站著的時候,太子要先請老師落座,然後自己才能坐。各種禮節禮儀不一而足。
後來的各朝各代統治者都發現了,這個方法對於皇家籠絡天下文豪大儒的方便之處,因此基本上都延續了唐太宗親自設定的這些尊師禮節。
只是隨著君權的不斷集中,官場上開始越發的講究起“天地君親師”這一套規矩,“君”在“天地”後,“師”在“君親”後。所謂的尊師重道對於皇家而言,基本上就是流於表面了。
到滿人入關後,雖然大多數都沿襲了前朝制度,大力推廣和學習儒家文化,尤其在前朝興盛的程朱理學。但是滿人統治者跟著漢人大儒學習是一方面,教導皇家阿哥如何治理天下,當差辦事甚至防備,領導漢臣又是另一方面。 於是皇家的老師們就變成了類似於輔佐阿哥們的“臣子”,“幕僚”這一類。
比如康熙皇帝對於小太子的教育,因為不放心漢臣大儒對小太子的教導,怕小太子“移了性情”,儒家文化最重要的四書五經這一塊,都是他在這幾年裡,每天擠出一點時間,親自給小太子講解授課的。
現在他覺得太子性情已定,該學的地方也都學的差不多了,才給小太子安排了兩個忠於滿清朝廷的漢臣做老師,向天下人尤其是漢人們表示一下,滿清統治者對於尊師重道這方面的重視。
小太子來到無逸齋的時候,大阿哥和三阿哥還沒到,開啟書本,先把昨天皇阿瑪講解的經義複習一遍,再把後面要學的內容背背,一早上的時間就匆匆的過去了。
小太子再次感激自己“一目十行,過目不忘” 的能力,否則這麼多書,不說都背出來,光是每篇的一百二十遍熟讀,都要花好多好多時間。
怪不得各類歷史記載中對於康熙朝“胤礽太子”的描述都是非常同情,唏噓不已的語氣。
打五歲起,每天4點不到就起床,晚上6點才結束學習,中午的休息時間也是非常短。就這樣,長大成人後在代理監國,處理大小繁瑣的政事,主持各種的祭祀封賞儀式的同時,還是要不斷的學習。
從小到大這麼拼命的去做個合格的大清太子,最後卻是不光被自己尊敬崇拜的皇阿瑪猜忌防備,更是被兄弟們合著夥拉下了太子的位子,落得個圈禁到死的下場。
雖然這其中也有“胤礽太子”自己的性格原因,尤其後期在各種壓力下變得愈加暴躁偏激,結黨營私的時候,確實有點兒像後世醫學中,精神病症中的“人格分裂症”。但是總體上,康熙朝“胤礽太子”的整個人生,還是讓無數後人們每每提到這些明君們的太子們的時候,都為之嘆息不已。
小太子把昨天晚上準備的那個小匣子交給康熙皇帝,沒去關注康熙皇帝看到《標點符號使用說明》的驚喜表情,鄭重的提出他要面見施閏章大人,商談讓他出任女子學院協理的事情。
還有就是要提醒這次去拜訪四位先生送手錶禮的官員們,最好能說服幾位先生們的學生或者思想學說的追隨者們,進京做館講說,尤其是女子學院。
小太子覺得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