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殿下心裡知道就好。” 太子殿下既然都服軟了,阿茹娜小格格表示自己也不是小心眼兒,抓著別人錯兒不放的人,大度的點了點頭,“我今兒就不與你這呆人計較,以後有什麼想不通或者猶豫不決的,我們又不方便見面的時候,儘可以派人來詢問於我。”
“至於這個報紙的名兒,就叫,藤蘿吧。”阿茹娜閃動著明亮的大眼睛,恍惚間好像又看到藤蘿葉子在小太子脊背上晃動的陰影。
她轉身四下打量著御花園裡的古柏古槐和古藤蘿,心裡不停的琢磨著“藤蘿報紙”這四個字。越琢磨越覺得用藤蘿來比喻這古往今來的天下女子,寓意貼切,非常的到位。
御花園的藤蘿沒有古柏和古槐的高大挺拔,引人側目,但它卻是默默的,自由自在的堅強活著,活出來自己獨特的品格和風采。關於藤蘿的那個“為情而生,為愛而亡”的美麗傳說,也正是這天下大多數女子的真實寫照。
唐朝的“詩仙”李白就曾經有詩寫到藤蘿:“紫藤掛雲木,花蔓宜陽春。密葉隱歌鳥,香風留美人。”把藤蘿優美迷人的風采刻畫的淋漓盡致。
因為藤蘿的花是一串串的碩大的花穗,不濃不淡的紫色中帶著點兒藍色,因此文人墨客們都喜歡稱呼它為紫藤。而藤蘿那灰褐色的枝蔓如龍蛇般,蜿蜒纏繞在富貴人家花園裡的枯木或者花架上,花穗兒垂掛下來,燦若雲霞,又有了“枯木逢春”,“富貴綿延”的說法兒。
因此,雖然藤蘿不如梅蘭竹菊那樣得到文人們的推崇喜愛,可是還是有很多詩人,畫家等文豪大家都對藤蘿情有獨鍾。
關鍵藤蘿它特別的好養活,你隨意插一根枝條入地,它就能自己生根慢慢的成長起來。對土壤的適應性非常的強,哪怕是在及其瘠薄的野地裡也照樣可以存活。對氣候的要求也是及低,耐寒,耐水,耐溼,耐陰。雖然是必須依附其他物體攀爬存活,卻是比大多數的植物都長壽的多。
而且它還有著很好的藥用價值,觀賞綠化價值以及食用價值,華夏各地的老百姓和勳貴們都喜歡在家裡種植一些。春天的時候,家家戶戶的藤蘿都開花了,爛漫喜人,一串串小紫花和細細的莢果,在藤架上一片片翠綠的葉子的陪襯下,隨風搖曳,真是別有一番獨特的風情。
“我琢磨著叫紫藤有點兒輕慢,不夠大氣,藤蘿更好,更能體現出這天子女子堅強和韌性的品格兒。太子殿下覺得“藤蘿小報”這名兒如何?或者“藤蘿日報”? ”
胤礽想起來史書上對於“大清朝唯一明立太子”的記載,不僅是自幼熟讀四書五經,精通各家經典,詩詞歌賦,更是熟悉弓馬騎射,兵書典故。處理政事方面也是心思縝密,周到詳盡。因此這個報紙雖然是有著朝廷的管控,還要顧忌著各種滿漢蒙等文化禁忌和風俗習慣,但是也不會是簡單的以“小”來稱呼。
於是胤礽誠心的建議:“格格親自操辦的報紙,內容雖然以趣味性和故事性為主,但是想來也將是大氣磅礴,雅俗共賞的。孤覺得《藤蘿日報》更好。”
“太子殿下真乃知己也。你放心,我定是要非常認真用心的操辦此事,《藤蘿日報》將不會弱於《京報》,它將會得到這滿天下人的喜愛和推崇。”
“《藤蘿日報》作為這片天地中第一份真正的民間報紙,必定會在我們的手裡大放光彩,青史留名。更是會幫助太子殿下實現讓天下女子們覺醒自我的目標。” 小格格語氣平靜,神情淡定,跟去殼的熟雞蛋一樣白嫩的臉頰卻升騰起來兩小團紅暈。
即是為了眼前這位太子殿下的厚待,賞識,和信重,也是為了自己居然能以女兒身,去施展兩輩子的才華抱負的興奮,感慨。
“梁九功,太子和阿茹娜格格還在御花園說話?” 康熙皇帝大體批覆完今天的奏摺,喝杯茶潤潤嗓子,想起這茬來,就詢問在一傍伺候的梁九功大總管。
“回皇上,太子和阿茹娜格格正在欣賞御花園的藤蘿。” 梁九功笑眯眯的回到,上前給皇上的右手腕滴了幾滴茶香味的精油,不輕不重的揉按著。
“正好朕要出去走走,那就去御花園看看他們吧。”
第60章 電
康熙皇帝來到御花園, 阻止了通報太監的喊話,自己領著梁九功慢慢的逛。走著走著, 就遠遠的看到一夥兒宮女太監站在一起捂嘴兒的悄悄私語,估計是跟著太子的人, 他也沒去管。
誰知轉了身,就看到十幾步遠外的那兩個站的挺近的小傢伙,一本正經的大人模樣兒,對著一株古藤蘿開心的談論,雖然他知道這倆人實際上都是大人,甚至是比他自己現在的年齡還大,可還是忍禁不住的樂呵。
八九歲的孩子, 本來就是特別討長輩喜歡的時候,小太子和阿茹娜格格都穿著厚厚的羽絨服,裹得嚴嚴實實的, 可不就看起來矮墩墩的嗎?
尤其是阿茹娜格格,胖乎乎的五短身材, 每次康熙皇帝看到她都覺得倭黑家裡把她養的是真的好, 心裡就特別的羨慕, 就想著把太子也趕緊的給養胖起來。
胤礽察覺到有一道熟悉的視線朝他們這邊望過來,自然的就轉頭看了一眼,正好和康熙皇帝對上了。
“兒臣參見皇阿瑪。”
阿茹娜小格格正在和小太子談論, 要不要把女子學院也起名叫藤蘿女子學院,突然聽到身邊太子殿下給皇上行禮的聲音。轉過頭一看,藏青色的龍袍那麼顯眼的戳在這冬天的御花園裡頭, 可不就是皇上來了嗎?
儘管心裡嫌棄,可還是收斂表情,麻溜的按照禮儀嬤嬤這段時間的教導,給康熙皇帝行了一個標準的蹲禮,“阿茹娜參見皇上。”
康熙皇帝見此就大步的走過來,“恩,都起來。格格這段時間學習禮儀規矩,還幫著管家理事,累不累?”
小格格長得這麼圓乎乎的,穿的這麼多厚衣裳,難得的行禮還這麼利索,雖然胖出來了雙下巴,但是眼睛還是那麼大而有神,亮晶晶的。不錯,看來學習規矩禮儀沒吃什麼苦頭。
“回皇上話,不累,府裡事物簡單,還有管事們幫忙,並不需要阿茹娜操勞。兩位禮儀嬤嬤都很和善,阿瑪說是皇上給推薦的人,阿茹娜謝謝皇上恩典。”
“那就好,沒吃苦頭就行。胤礽,你和小格格在談論什麼?朕剛剛看到你們聊得十分投機的模樣兒。”
“回皇阿瑪,兒臣在和阿茹娜格格商議,怎麼給新式報紙和女子學院取名兒。”
康熙皇帝來了興致,“說出來聽聽,皇阿瑪給你們參詳參詳。”
“格格和兒臣都覺得,新式報紙取名為《藤蘿日報》 比較好。至於女子學院還沒確定,不知道藤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