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出生的權利。”
頓了頓,胤礽繼續說道:“還有這次冊封后宮,皇阿瑪決定不立後,但是佟佳貴妃?”
“格格,孤不想皇阿瑪將來悔恨愧疚。可是孤覺得,你更有立場,去決定怎麼做。而且我們身邊親近之人的命運,已經多多少少的隨著我們所做的事情,都有了變化,所以現在孤也確實是有些猶豫不決。”
“太子殿下你真是胸懷坦蕩,純淨無私。對於這些事情,太子殿下都無須擔憂,不過既然太子殿下開口了,我會和皇上提及的。太子殿下只管做自己的事情就好,不要去參合進這些爭鬥裡面來。”
“你之前不和皇上說是對的。太子殿下要記得,皇上是君,是龍,是虎,是所有阿哥們的皇阿瑪。” 阿茹娜看著小太子,就好像看到了上輩子滿心滿眼濡慕信賴皇上的自己。
自己只有皇阿瑪,而皇阿瑪卻有很多很多的兒子,不論他的哪個兒子,都有權利繼承他的江山。
胤礽皺了皺眉,他今兒早上拿著那幾張石油,煤鐵等等稀有資源的世界分佈圖,猶豫了一下,還是沒有一起打包送給皇阿瑪。
他覺得,大清國的工業化發展慢一點兒也沒事,先把軍事,教育和環境保護這三個方面抓起來,才是最重要的。就好像皇阿瑪一直教導的一樣,慢一點兒,順其自然一點,才會更穩妥一些。
當然,可能他還是擔心皇阿瑪拿著這些地圖,會控制不住稱霸天下的野心,點齊兵馬過去勒索搶佔,就好像十九世紀的西方國家那樣,用野蠻殘忍沒有底線的,燒殺搶掠的方式聚集資源。
可是,好像阿茹娜格格說的和他所理解的有點兒偏差。“格格說的,孤好像明白,可是又怕理解錯了。孤知道皇阿瑪是君,也一直把自己擺在“兒臣”的位置。孤也知道兄弟們都是皇阿瑪的兒子,所以希望他們都好好的。
“可是孤昨兒和皇阿瑪提到送大阿哥進軍營好好鍛鍊鍛鍊,遠離明珠大人一些,皇阿瑪目前還在考慮。”
阿茹娜小格格聽完小太子自己迷惑不解的這番話,忍不住的想笑。她也沒忍著,捂著腰,肆意的大笑。當然以阿茹娜格格這個年紀,宮女太監在後面聽著看著,也只是覺得,這位小格格好活波,笑起來聲音清脆好聽。
這位太子殿下,真的是···哈哈哈,皇上他根本不想同意啊,只是礙著你才會說去考慮一下。沒有大阿哥,怎麼吊住納蘭·明珠那個精明的老傢伙?哈哈哈,沒有明珠大人,怎麼制衡赫舍裡家和佟家?
笑著笑著阿茹娜小格格又有點兒心酸,上輩子的那些兄弟,一開始不都是被皇阿瑪引著才都生出膽量希望,開始爭鬥的嗎?可笑他們當時都身在被安排好的棋局中,傻傻的順著皇阿瑪的意思做一顆棋子。
現在的太子殿下既然有才華勇氣和膽識氣魄跳出皇阿瑪畫的圈圈,真正的兄友弟恭,友愛兄弟,那她就給推一把!
哈哈哈,想想就覺的刺激,今兒個進宮真的是來對了。
小太子安靜的站著一傍,聽著小格格哈哈哈的大笑,他聽懂了小格格笑聲裡的悲憤淒涼,難免的跟著她心酸難過,心裡有了些後悔。
他作為一個外來之人,只是看了史書記載的寥寥幾筆,並不能切實的體會到當事人阿茹娜格格的感受,可是剛剛他把自己的糾結疑惑都攤給小格格,是不是有點兒欠缺考慮,冒失了些?
越想越愧疚,於是胤礽就抬手抱拳,彎腰,鄭重的給正哎吆哎吆揉肚子的阿茹娜格格施了一禮。“讓格格如此傷心,是孤沒考慮周全。孤給格格道歉,希望格格能開心一些。”
阿茹娜小格格停下了手上的動作,愣愣的看著小太子,不言語。
她想,他明白了為何上輩子那個心狠手辣,為了大清國算計每一個親生兒子的康熙皇帝,這輩子卻會對著這麼一個外來的兒子心慈手軟,對於其他兒子們的安排,也開始了“考慮考慮”。
第59章 電
京城二月初的陽光, 不急不緩,清清爽爽的揮灑在阿茹娜小格格的藕荷色羽絨小旗袍上, 舒展有禮,安靜溫煦, 卻好像小太子這些不經意間的舉動一樣,就那麼悄悄然的浸透到人身體的五臟六腑之內,讓全身的骨頭都發出懶洋洋的,熨帖的氣息。
這種溫度,真是讓人貪戀著迷。
數百年來愈發鬱鬱蔥蔥,枝繁葉茂的古藤蘿,在這長滿奇花異草, 古柏老槐的御花園裡,自得其樂的沙沙作響,隨風舞動著的葉片, 在小太子彎下的脊背上,晃動著它們那一團團斑駁的陰影。
小格格想說什麼, 卻又感覺兩輩子來熟記於心的那些花團錦簇的文章竟是全然沒有幫助, 腦袋裡一片空白, 只有乾巴巴的一句:“太子殿下,今兒天真好。”
雖然有些不明白,但是胤礽察覺到阿茹娜格格整個人都已經平靜下來了, 就放心的微笑起來:“格格喜歡就好。”
“格格,皇阿瑪說你在家幫著額娘管家理事,最近不大方便進宮。孤會盡量和皇阿瑪爭取, 多一些機會出宮,到你的“抄寫房”幫忙。格格有任何需要孤相助的地方,都請遣人來告訴孤。”
古華夏最早的新聞“報紙”,出現在漢朝時期。隨後緩慢的發展,唐朝時期設立專門的進奏院,向各級官員和藩王們下發邸報,也就是“抄報”。
到了宋明時期,抄報,印刷報都逐漸的發展起來,明末的時候甚至在民間出現了抄錄邸報的“京報”。
可是不管是官方的邸報,還是現在已經被滿清政府認可的民間“京報”,內容都是以各位大臣們的奏摺和諭旨為主,是朝廷向地方傳播朝政各項資訊的工具,也是當朝統治者控制各階層老百姓思想的手段。
滿清入關以後,在京城的東華門外設立了一個專門的機構,起名叫“抄寫房”,官方的報房每天派人去那裡抄取內閣大臣們準備好的資料,也就是“宮文書”。報房拿到資料以後即刻排版印刷,單頁沒有封皮,晚上就派人給京城各個門的官員們送閱,因此被形象的稱呼為《宮門抄》。
《宮門抄》除了把朝廷政事,動態和諭旨等全部照本印刷以外,為了加快印刷速度,對於字數太多的奏摺則是隻選取幾個主要的段落刻印。
而《京報》則是不光抄錄《宮門抄》,還會把所有的奏摺都完整的刻印,這樣自熱就很耗費時間和紙張,因此是晚間完成印刷裝訂,雙頁對摺有封皮,次日發行。
目前京城大約有十家報房,每天都忙碌不停。大清境內的各地方上一般都有一兩家報房,直接抄錄的《京報》,在當地發行。
現在小太子既然要辦新式報紙,又得到了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