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一樣的天才。戴鋅的能力在於改進和製造,在發明這一塊還有所欠缺,這可能也是我們的實際情況造成的吧。”
康熙皇帝抽了抽嘴角。實際情況?不就是說他以前重視洋人壓制漢人嗎?
小太子看著康熙皇帝的表情,有點迷茫,難道皇阿瑪好奇的不是這個?
康熙皇帝看著小太子懵懵懂懂的樣子,終於沒忍住撫了撫額頭。“這些圖紙你都有?火炮的有嗎?”
小太子接著拿起毛筆,慢慢的畫出來一副簡單的,二百年後常用的火炮圖。 “皇阿瑪,請看。大致的原理其實和火銃差不過,後膛裝填炮-彈,在利用螺旋膛線改進一下精準度和射擊距離,關鍵是這裡,可以緩衝射擊時產生的後坐力的彈性炮架。”
“彈性炮架不光可以使火炮的重量得以大大的減輕。還能緩和火炮威力與提高機動性的矛盾,提高發射速度和精度。這張圖就是火炮的基本結構,根據它不停的改進就好。”
“胤礽,你,是哪裡人?” 其實康熙皇帝真心的想問,你是漢人嗎?可是又問不出口,他害怕那個答案。如果胤礽是個漢人,會不會最終要復興漢室?那是康熙不能接受也不想接受的答案。
“皇阿瑪,兒臣是華夏人,一半的華夏血脈。”小太子一愣,不知道皇阿瑪為何突然問這個問題,但還是老實的回答。
他的母親是人魚,所以是一半的華夏血脈。但是人魚這個事情,小太子是不打算說出來的,不管這個世界有沒有人魚。他也沒想過去尋找人魚的蹤跡,既然史書上沒有,那就當做沒有,不要去打擾人魚的安寧生活。
一半的華夏血脈,好! 好! 好!
康熙皇帝在殿裡疾步轉了一圈。他簡直要仰天長嘯一聲,吐出這段時間憋在心理的壓抑。不管小太子的另一半血脈是不是滿人,還是蒙古人,抑或西域人,只要不是純正的漢人就好。
所以小太子希望朕對滿漢一視同仁,這就好理解了嘛。得到了好的開頭,康熙皇帝就繼續問下去。“胤礽是做什麼的?”
“兒臣,是個匠人吧,和黃履莊一樣,從小就喜歡研究那些小器械。” 摸了摸鼻子,小太子有點尷尬。
“兒臣上輩子一直沉迷研究,心無旁騖,不通世事。後來家庭突然有變,兒臣外出散心的時候,遇到強盜,侍衛們都死了,兒臣就自盡了。額,就類似於書上搶劫商販的盜賊或侵佔我們琉球的荷蘭海盜。”
“所以我們的小太子對於西洋傳教士一直看不順眼?” 康熙皇帝樂了,他也猜測以這小子的性子,上輩子差不多就是一個沉迷書本,不通俗務的甚至是有點痴傻的耿直文人之類。沒想到會是和黃履莊一樣喜歡奇門巧技的匠人。
康熙皇帝在腦中想象一下,一個大家族的庶子,生母是外族人,很可能是西域舞姬一類。自小不受重視又沒有生活負擔,就一門心思的鑽進自己喜歡的器械研究裡。後來家族有變,受到影響,出門一趟就遇到了強盜,不想忍辱偷生,或者被殺,就直接自盡了事。
第39章 火器19
小太子聽到康熙皇帝的問話, 覺得,有必要解釋一下:“皇阿瑪, 兒臣不喜歡西方傳教士,不是個人偏見。對於湯若望傳教士這樣的一心傳教, 有功於大清的西方人,還有那些發明和改進火器的西方發明家們,兒臣都很是佩服。”
“現在兒臣給您的這些圖紙,幾乎都是此後的百年間,西方諸國的天才們,辛苦研究出來的發明創造。”
“而我們這邊的火器研製,在前朝中期幾乎是停滯的, 到了前朝末期,因為戰爭需要,前朝重新拾起火器的研製這一塊的時候, 卻是直接開始仿造西方國家的火器。”
“皇阿瑪您重視西方傳教士,想要打造出屬於大清的強大火炮。但那些傳教士, 比如南懷仁, 他們習慣了藉著給我們提供火器等幫助的優勢, 在大清享受特別待遇,害怕大清有自己的火器,尤其是火器人才, 就排擠甚至是打壓戴鋅他們。”
“長此以往,我們豈不是一直要依賴這些西方傳教士?百年後,我們大清的火器將會大大的落後於西方國家。”
“兒臣也瞭解皇阿瑪的一些顧慮。但是兒臣相信皇阿瑪的寬廣胸懷。不管是滿漢蒙回, 還是壯苗藏,這麼多的民族,他們都是我們大清國的子民。唐朝的唐太宗,不是也有胡人血統嗎?”
一口氣說這多,有點氣喘。胤礽看皇阿瑪聽完他的這番話,一直是皺著眉頭的沉思狀,就拿起茶碗自顧自喝茶。
喝了茶,吃了點心。康熙皇帝才回神,伸手拍了拍小太子的細瘦的小肩膀:“是啊,火器的研製,是在前朝中期開始停滯的。皇阿瑪很欣慰,史書的公平。前朝那時候,皇室官員們都是重文輕武,沉迷享樂,不思進取的。”
“不過,你恭維你皇阿瑪也沒用,年後必須去正式進學。居然還拿唐太宗打比方?皇阿瑪可不敢想唐太宗的功績。”
“皇阿瑪只想守好列祖列宗拼命打下來的大好江山,把你們兄弟都教育好,百年後能無愧於心的去見先帝爺。”
聽了康熙皇帝的想法,再一想到嘟嘟曾經告訴他的,那個活了九十多歲的自稱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也就是皇阿瑪的孫子,四弟的兒子。
據說天天喊著學習康熙皇帝的口號,巡幸江南,敗家好色,閉關鎖國等等,就伸出他那現在瘦到一把骨頭的小手,安慰的拍了拍康熙皇帝的胳膊。
“皇阿瑪您放心吧,您的兒子們都是好的。”
啪嘰一聲響,原來是康熙皇帝抬手給了小太子一個腦崩兒。
小太子目瞪口呆,說著說著,怎麼動手打人了?
奈何康熙皇帝打了人還理直氣壯,“哄著朕那?你皇阿瑪還沒年老糊塗,不會忘記了阿茹娜那天晚上說的話。”
“就兩個好的,偏偏又是最死心眼最笨的。想起來朕就要去跪奉先殿,跟祖宗們請罪。朕非把你們的壞毛病都給改過來不可,等著你那些弟弟們出生後,也是一樣,嚴加管教。”
…
未來的弟弟們,小太子驚訝了,皇阿瑪這麼努力,他將來會不會有非常多的弟弟?比史書上記載的那麼多的弟弟還多?
晃了一下腦袋,小太子把這個不敬的想法晃出去。有很多弟弟也挺好的。他們都會像四弟一樣,圍著他,軟軟的撒嬌,叫他太子二哥。
小太子和康熙皇帝的這場交心交底的談話,打破了一直以來父子二人的僵持,父子感情比以前還好一點兒。
直到胤礽第二天起床後,心中想起來,還是高興的冒泡泡。先吩咐內務府派人去南方甚至是印度緬甸那邊去尋找一種金雞納樹,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