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的也全是笑臉,顧徵還幾乎寸步不離地陪在她身邊,把她保護得密不透風。所以安溪從沒放在心上。
但,顧廷川曾經提過,以後,他們一家很可能要回燕市。而且,今年和顧老爺子、顧母吃的第一頓飯,他們便對顧廷川說:“顧徵和小溪下一年高考,燕市有全國最好的學校,讓他們去讀,你和你媳婦也是時候回來了。”
燕市的名校是各地學生嚮往的所在。安溪和顧徵曾經所在的省一一班,匯聚了全省最頂尖的學生,奮鬥拼搏的目標也是這些學校。但在顧家兩老的口中,入讀似乎不是一件難事。
然而安溪立刻想到的,卻是顧家對顧徵和她的控制。
自從她和顧徵參加過《我們的聲音》這個節目,之後他們的所有為了夢想的行動,都籠罩在這個陰影之下。
安溪想變得更聰明一點,更能幹一點,無論何時何地,她都不是顧徵的,或者全家的拖累。
安溪的心思並不難猜。燃起鬥志的她,一雙大大的杏眼閃閃發亮,漂亮得令人移不開眼睛。
她不想做的事,顧徵不會逼她。但只要她想做,他一定傾囊相授!
孩子們有孩子們的思量,大人們也有大人們的戰場。
林婧嫁給顧廷川一年多,第一次被顧母冷顏對待。
初初林婧嫁給顧廷川,因為她把顧廷川照顧得極好,顧母對她是支援兼滿意的。之後他們長居青葉市,出雙入對,顧母也沒意見。她對這個小兒子總歸是偏寵一些,最大的祈求是他健康快樂,只要他喜歡,其他都是小節。
這是顧母作為人母的私心。
但不得不說,當顧廷川的身體一日比一日好起來,顧母心裡最大的憂患去除,她對小兒子夫妻倆的期盼便不知不覺多起來。
先是孩子。顧廷川再婚了,顧母自然希望他能和林婧再生一個孩子。只有顧徵一個親生兒子,到底是太單薄了些。之前顧徵的生母郭秋雲作天作地,還拖了顧母的另一個兒子顧齊川下水,使得兩兄弟的關係變得更差,顧母多少有些不高興。顧廷川多一個親生的孩子,和顧徵母家的牽扯就更加淡薄了。而且,萬一顧徵不能勝任顧廷川的職責,顧家也多一條退路,多一個選擇。
而且,這對林婧來說也絕對是一件好事。顧母同樣不是顧老爺子的第一任妻子,她比誰都清楚,想在夫家站穩腳跟,再沒有比生個孩子更有說服力的。林婧沒個孩子,她對顧家的重要性便大大降低。萬一顧廷川厭倦了她,林婧的處境就變得非常被動。
顧母提醒林婧,可以拍著心口說,是出於真心實意,為了她好。
畢竟看顧廷川的態度就知道,如今他對林婧正是最熱乎的時候,只要林婧開口要孩子,他不會不給。
但令顧母想不到的是,顧廷川率先表態,說不會再要孩子,他們有顧徵和安溪就足夠了。
不少人以這個表態認定,連孩子都不讓生,顧五爺對林婧的鐘愛也不過如是。在他心裡,顧徵這個長大成人的兒子顯然比後妻要重要得多。也因此,他們對林婧的態度打心底裡變得輕慢起來。
但敢表現出來的人都吃了排頭。顧廷川把林婧放在身邊寸步不離,讓她參與九韻集團的運作,雖然只是邊邊角角,但也打破了顧家媳婦不沾家族事業的常規。顧廷川對她的熱情也不曾稍減,除了她不會多看旁的女人一眼,敢冒大不韙纏上來的,還沒到林婧面前,已經被他的秘書一掌拍死。
如此持之以恆,眾人對林婧在顧廷川心裡的地位才重新估量。同時也讓顧母明白,不要孩子,絕不是顧廷川單方面的決定。
林婧能左右顧廷川的決定,才是顧老爺子和顧母不得不慎重起來的問題。
顧廷川自幼體弱多病,但他有著鋼鐵一般的意志。這也是他能走到今時今日的地位的關鍵。他愛上一個女人,這個女人結過婚,生過孩子,雖然是一個問題,但問題不大,也並非無法接受。但這個女人可以影響到他的判斷力,左右他在重要問題上的決定,就是一個關乎家族利益的問題。
也因此,林婧的一些行為便有了不一樣的解讀。比如,她到了顧廷川身邊工作。比如,顧廷川對下放權,不再事事親力親為。
再比如,顧徵突然參加了一個電視節目,在公眾面前露面。
最後一點,尤其令顧家無法忍受。
第189章
林婧一日不生孩子,顧徵作為顧廷川的獨子,隨著他的年紀增長,重要性也跟著與日俱增。
顧廷川的出眾擺在前頭,顧徵這些年的表現也半點不差,像轉去一所三流初中,不到兩年時間,便從全班倒數第一考到全省數得著的名次,他學了什麼,顧家人不在乎,但這足以說明他的聰明和學習能力之強。更何況,他還比顧廷川有優勢,他非常健康強壯。
這樣一個顧廷川的繼承人,顧家無法不給予極大的期許。因此,格外不能容忍他“行差踏錯”。
如學音樂,進娛樂圈之類的行為,在他們眼中,和邪.教無疑。
林婧作為繼母,不勸阻他不單止,還讓女兒跟著顧徵一起胡鬧,存的是什麼心?
如果林婧有了孩子,他們還要說她故意引著顧徵不學好。但她又沒有孩子,看那態度,還似乎打算一直不要,那她到底圖什麼呢?顧徵不能繼承顧廷川的位置,對她又有什麼好處?
林婧的想法無疑是令人費解的。
但無論如何,顧徵的出格,在顧家人眼中,是林婧作為繼母的失職。她能影響顧廷川,卻沒把這種影響力用在“好的方面”。
顧母想到之前為了顧徵的事給顧廷川打電話,直到她拿林婧威脅他,他才有反應,可見對林婧的維護。顧母心裡微酸,未曾想到,她這個小兒子還會有“有了媳婦忘了娘”的一日。
顧母對林婧的冷臉沒有在孩子們面前擺出來。即使她對林婧的感觀與他們切身相關,但在她的觀念裡,這是大人的事。大人決定了的事,小孩子是無權置喙的。
所以,等顧徵和安溪走開,顧母才發作。
這發作也不是冷言冷語地擠兌訓斥,只是對林婧的態度冷淡了點。但這已經足夠讓人察覺到了。
畢竟,之前顧母對她可是相當親熱的。這麼多個兒媳婦,只要林婧在,其他人都得退一射之地。
比如,女人們有自助餐式的茶會。顧母想吃什麼,就會使喚兒媳婦去拿過來。這是一個很好的露面機會,因為圍在顧母身邊的,不是顧家裡德高望重的女性長輩,就是其他與顧母身份相當的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