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如果你水平又高,又會拉家常,時不時還請大家來家裡坐坐、喝喝茶、吃吃飯、聊聊天,順便再展示一下你的研究成果,然後臨走時還不忘記給點小禮物之類的。那麼恭喜你,我實在想不出,這筆經費除了給你之外還能給誰。
這樣一來,東部的高校肯定就“近水樓臺先得月”,而像斯坦福這類的邊陲高校也就只能喝喝西北風。
但是隨著矽谷企業的興起,斯坦福等周邊高校出現了一個很奇特的現象。
原來不僅政府有研究需要,這些高新企業其實也有大量的研發需求。在科技行業裡面混的,那些已經業內領先的企業需要不斷的研發新技術新產品來繼續保持領先地位,而那些暫時落後或者新興的企業則更有動力進行新技術的研發來擴大市場並超越其他企業。
所有的研發都是需要成本的。如果按一般流程走,企業首先要將那些有潛質的人招進來(這裡涉及到招聘成本),然後進行各種入職培訓,完了再下放到生產一線去積累幾年工作經驗(工資、福利和補貼等成本),然後在從其中挑選一些具有研發天賦和研究精神的人進入最為核心的研發部分(培養成本)。
這些人進來之後,運氣好一點的,搞個幾年說不定還能弄出十來個成果(研究成本),然後市場大概接受其中的一兩個;若是碰上時運不濟的,等到企業玩歇業或者是被其他企業兼併了,都有可能還等不到出成果的那一天(機會成本、沉沒成本)。
這樣看來,除了那些財大氣粗的企業能勉勉強強走完這套流程以外,其他的中小企業頂多也就只能看看而已。畢竟這個成本實在太大,雖然如果運氣好點的能弄一兩個世界級的產品出來,從此能鹹魚翻生,但是這個機率從來不怎麼大。而且投入那麼大的成本,萬一弄不好翻船了,就只能就顆粒無收了。
但是當斯坦福大學等高校介入進來之後,情況就不一樣了。
日期:2014-07-24 09:51:52
斯坦福大學那些教授們,要水平有水平、有精神有精神,而且就是吃做研究這碗飯的,非常之專業。給點經費就幹活,而且還能出成果,價效比絕對一流。並且還不像東部那些拿慣政府經費的教授,一個個趾高氣揚的還看不上企業的經費,在這裡要態度有態度,要專業有專業,絕對服務第一,顧客至上。
大量的企業開始了跟斯坦福大學的校企合作,給那些做相關科技研發的教授提供經費,然後獲取自己想要的研究成果。
慢慢的,教授們獲得的企業經費多了,也就懶得去幹那種吃力不討好申請政府經費的事了,因為相比下來,企業的經費反而更好拿。於是斯坦福大學教授經費申請的注意力也開始由政府轉向企業。
這個時候,斯坦福大學也表現的相當開明。
教授們不僅可以拿企業的經費做研究,甚至還可以跑去企業做兼職,如果覺得還不過癮,暫時脫離學校(類似停薪留職)去註冊個公司玩玩也是可以的。
在斯坦福大學上課的學生,那更能夠感受到這種校企合作的氛圍。學校對學生基本上屬於放養,你在學校聽課做實驗也行,去企業實習幹活拿薪水也是可以的,如果覺得不過癮,自己跳出來搞家公司玩玩學校也是相當支援的(雅虎、Google就是這麼弄出來的)。
在這裡,你只要保證了學業,能夠透過學校的考核,除了一些作奸犯科殺人放火的事外,其他的你都可以幹。
斯坦福大學的開明造就了學生無比積極的創業氛圍。
比如說兩三個小夥子在實驗室裡幹著導師佈置的活,突然間不知道誰的腦袋被儀器撞了一下,然後靈光一閃,有了個美輪美奐的想法。大家略一合計,要不先搞個模型出來,然後再出去找錢。接著經過幾個星期的努力,模型1.0 beta版正式面世。不久就吸引來了一個腦袋一團漿糊的天使投資人,莫名其妙的投了一大筆錢,於是大家一起搞了個burnmoney.com的網站。網站出來之後,很受歡迎,緊接著又來了兩個摩根斯坦利或者是高盛的人,弄了次IPO,最後大家每個人都賺得衣缽滿盆,皆大歡喜。
一個有關財富的傳說就是這麼形成的。
楊致遠的雅虎就是這麼搞出來的,就連Google、SUN公司、惠普、思科、NVIDIA等一系列世界名企也或多或少帶有這種模式的色彩。
日期:2014-07-24 09:53:03
同時,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那些才被斯坦福大學錄取的孩子們,從一進校門開始就聽聞各種有關創業的傳說,雖然身不能至,但心嚮往之;
讀書期間,也開始慢慢見識了一些牛逼轟轟師兄師姐的創業,見證了財富聚集的過程;
大家平時聚在一起,聊得也是什麼科技創業、商業模式之類的話題;
再加上斯坦福大學校訓“自由之風永吹”,這股奇葩之風吹來吹去,頓時讓大家都覺得這個世界上,創業才是最正經的事,遠比去大公司上班靠譜。
經過多年與企業界的磨合,在地處偏遠的加州就生長出那麼一所與東部高校甚至是與全世界的高校都截然不同的斯坦福大學,由於其與工業界的緊密聯絡,斯坦福大學的工科、商業等專業均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並很快成長為世界超一流的大學,而這一切的契機,卻是當初老斯坦福留下的那塊位置偏遠但是極為廣闊的土地。
因為地處偏遠,所以不得不努力尋找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路!
恭喜斯坦福大學,在經過長時間的探索之後,它終於找到了自己的路。
克拉克當時就是處在奇葩的斯坦福大學中,他周圍的學生,也都是這麼一群奇葩的學生。只要說到創業,那幫哥們反應比克拉克還要激動。
就這樣克拉克帶著七個得意門生,毫不猶豫的離開了斯坦福大學,一頭扎進浩瀚的商海,開創了他的第一家公司——SGI。
這一年克拉克38歲,即將步入不惑之年,他絕對沒有意料到,將來他會成為美國商界中可以呼風喚雨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