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還是蒸汽原理。她讓木匠做了幾個齒輪,利用蒸汽動力帶動齒輪轉動,齒輪的一端,是一把不停揮舞的小鋤頭,正在一個勁兒地在那裡挖坑。
雖說趙晤不再重農抑商,但農是國之根本,任何一個君王最重視的就是農業。
裝置上揮舞的是鋤頭而不是錘子或別的,她就是想告訴趙晤,她的這個試驗,不是新奇的玩意兒,而是可以用到國民生產上。
果然,不用杜錦寧多說,趙晤望著那不停挖坑的小鋤頭,就被自己得出來的結論震驚了。
他轉過頭來,急切地問道:“真能利用這個來鋤地?不用牛,只用水,就能鋤地?”如果這樣,大片大片的荒地豈不就可以開墾出來?
雖然這種說法很不嚴謹,杜錦寧還是用力地點了一下頭,道:“能,肯定能。”
趙晤的眼眸亮若星辰。
“不過要做到這一點,還需要進行各種研究,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杜錦寧將後半句話說出來。
“不打緊。”趙晤深吸了一口氣,表情豪邁,“只要在朕有生之年,能看到這一天,朕就再無所求。”
“您肯定會看到的。”
這一刻,杜錦寧無比慶幸自己是個理科生。即便她是學農的,但好歹知道一點物理化學的原理。要是她是學文的,明知道有這東西卻摸不著邊際,做不出來,那才叫鬱悶呢。
“除了這個,還有一個東西要給皇兄看。”杜錦寧道。
“哦?什麼?”趙晤的期待感簡直爆棚了。
“請皇兄移步得月閣。”
於是一行人去了得月閣。
到得月閣門前,杜錦寧轉過頭來吩咐赤木:“一會兒小心些,別傷了自己。”
“公主放心,小人知曉。”赤木道。
杜錦寧幾人上了得月閣二樓,趙晤便看到剛才跟杜錦寧說話的那個小廝此時正站在離得月閣足有十丈遠的地方。在他身後,是橫臥著一塊足有桌面大的石頭。
“皇兄,老師,一會兒的試驗有些響動,不過咱們離得遠,不會有什麼危險,你們莫要驚慌。”杜錦寧道。
她倒不是怕嚇著趙晤,而是擔心吳公公和御衛們因為受到驚嚇而做出什麼過激的舉動來。這句話明著對趙晤說,其實是在告誡吳公公和御衛等人。
趙晤指著赤木問道:“就是那裡嗎?”
“對。”杜錦寧道。
“沒事,離得那麼遠。你皇兄可不是膽小之人。”趙晤開了句玩笑。
杜錦寧沒有再說什麼,直接朝赤木示意了一下。
☆、第八百五十六章 居安要思危啊
赤木先點燃了一支香,拿著香走近那塊大石頭,彎腰下去點燃引線後快速遠離。
不一會兒,只聽“轟”地一聲,石頭被掀了一下,放火藥的地方濺出了碎石屑。
吳公公和御衛即便聽了杜錦寧的話,仍被這動靜嚇了一跳,迅速上來圍在了趙晤身邊。直到看見碎石屑落的地方離這裡挺遠,他們又站在樓上,完全沒有危險,這才鬆了一口氣。
“這是……火藥?”趙晤皺眉向杜錦寧問道。
“正是。”杜錦寧點點頭。
正確地說,是黑火藥。
黑火藥早在唐朝被煉丹師發明出來後,最初實際運用在煙火雜技裡,北宋時在戰爭中得到廣泛運用,被製成火箭,火球等火藥武器,所以趙晤一眼就看出了剛才那個是火藥。
得到杜錦寧的肯定後,他心裡就十分疑惑,不知杜錦寧為何要在他面前展示火藥的威力。
“皇上不覺得,這火藥用在鑿山開路上極為有用嗎?另外,如果咱們讓人研究火藥,並且改進它,利用它的爆破與火性,是不是能讓它更好的運用於戰爭之中?”杜錦寧道。
在杜錦寧的前世,金人和蒙古人在與宋的作戰過程中相繼學會了火器的使用和製作,這對蒙古鐵騎幾乎打下整個歐亞版圖有著巨大貢獻。
元朝時,元世祖的軍隊在與敘利亞作戰中被擊潰,阿拉伯人繳獲了火箭、毒火罐、火炮、震天雷等火藥武器,從而掌握火藥武器的製造和使用。而在與阿拉伯國家的戰爭中,歐洲人逐步掌握了製造火藥和火藥兵器的技術。
令人諷刺的是,晚清時候,歐洲人拿著中國人發明的火藥兵器,打破了中國的大門,讓中國淪為了半殖民地社會。
杜錦寧是女人,是個熱愛和平的人,她曾猶豫過要不要在火藥運用上進行指點,她本心裡不想讓中國古代從冷兵器時代飛快變成殺傷力極大的熱兵器時代。
後來她也想通了,與其讓蒙古人拿著華夏人發明的火器佔領這片江山,多年以後歐洲人再一次重複這個動作,還不如改進火器,用火器來守護這片江山,以免重蹈覆轍。
關樂和覺得杜錦寧說這話題有些危險,不知道趙晤會不會覺得她有異心,插手于軍隊的火器。他護弟子心切,趕緊將話題拉了回來:“你不是要改革科舉考試嗎?那你剛才搗鼓的這些,跟科舉考試有什麼關係呢?”
趙晤的思緒被關樂和這話拉了回來。他也疑惑地看向杜錦寧。
“走,咱們回到正院裡坐著說話。”杜錦寧作了個請的手勢。
一行人下了樓,回到正院坐下,杜錦寧讓人上了熱茶與點心,這才道:“皇兄,我原來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剛才您也看到了,如果咱們製作機器,將蒸汽動力運用進去,在生產生活中是可以起很大作用的。也許有一天,不用牛耕不用人鋤,咱們可以把地耕完;也許有一天,不用婦女織布,也可以把棉紗紡織成布匹。”
“現在咱們的糧食高產了,還有了從海外拿回來的像玉米那樣高產作物;以後再實現我剛才所說的那種情景,大宋日日富庶,您想想西南西北日苯那些國家會不會想來侵佔咱們,把咱們這塊肥肉一口咬下呢?咱們拿什麼來抵禦外族?咱們沒有好馬,沒有馬上民族那般驍勇善戰,百姓們安逸生活過慣了,能打得過他們嗎?居安思危,才能長治久安。”
趙晤、關樂和,乃至齊慕遠都被杜錦寧說得心中一凜,危機感油然而生。
尤其是趙晤,他只覺得一股涼意從腳底一直竄到頭頂。
這十幾年來,大宋也並不是沒有外敵入侵的,夏金在邊疆也多有騷擾,只是因為動作不大,冬春時節難以度日的時候才會入侵搶些糧食,又有靖國公等將領駐守邊疆,趙晤登基後,更多的把注意力放在了朝政平穩和民生建設上。
現在被杜錦寧這麼一提醒,他才悚然一驚,冷汗直冒。
不用趙晤說話,杜錦寧也能感覺到他此時的心情,她並沒有停下,繼續道:“對內發展經濟,對外抵禦外敵,這是咱們大宋繁榮昌盛的前提,也是繁榮昌盛的保證。可現在,咱們大宋最聰明最有知識和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