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杜錦寧前世那個世界,仕族免稅,是古代歷來的積弊。土地集中在仕族手裡,但是仕族又不繳稅,這些稅都攤到了老百姓的頭上,老百姓苦不堪言。
直到清朝雍正皇帝時,才廢除了這一弊端,規定按土地徵稅,不管是誰的土地,一律繳稅。交不起稅的,土地充公,然後分發給沒有土地的老百姓。
因為觸碰了仕族的利益,再加上追繳官員欠國庫的欠債,抄了許多官員的家,執筆桿子的仕族便在史書上把雍正皇帝寫成了暴君。
杜錦寧穿越到這古代,對於大宋,對於趙晤,倒沒有什麼特殊的感情。只是她前世整日與農民打交道,這一世先是生活在農家,後來到了潤州都能蹲在田間地頭跟莊戶人家嘮嗑的,對於底層百姓的疾苦再清楚不過。
“天下無飢”這四個字,不僅僅是研究出高產的種子就可以的。糧食的產量再高,被賦稅盤剝得太厲害,農民照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吃不飽穿不暖。
所以她明知這種說法提出來,會觸碰一些人的利益,會讓她的處境變得艱難。但既站在高處,看得清前路,她不把這些話說出來,她寢食難安。
能冒天下之大不韙女扮男裝考科舉,她就把自己的性命置之度外。在婚前提出來,也是給齊家和齊慕遠一個迴避風險的機會。
這話說得吳證肅然起敬。
他做了一輩子官,動不動就熱血上頭、不計後果的魯莽之輩他看不上眼。雖說世上需有死諫之人,但無謂的犧牲他覺得並不值得。像杜錦寧這樣,既心懷天下,又有勇有謀,謀定而後動的人,才是他最佩服的。
他站了起來,整了整衣冠,朝杜錦寧深深一揖:“公主大義大才,下官佩服之至。”
杜錦寧趕緊避開他的禮,虛扶著:“折煞我也,吳大人快莫這樣。”
吳證直起身來,跟杜錦寧告辭:“下官見識淺薄,目光短淺,思想狹隘,得公主教誨,有如醍醐灌頂,幡然醒悟。下官衙門裡還有公務,就先告辭了。今日與公主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下官得閒了定要來跟公主多討教討教。”
要不是他滿臉真摯,滿心感慨,杜錦寧又知道吳證的性子,聽他這樣說,都要以為他說的是反話了。
詞兒也太多了吧。
她起身把吳證送到了門外。
吳證從杜府出來,並未回衙門去,而是直奔宮裡,求見趙晤。
趙晤今日主要是忙鈔票防偽之事,才把各項事務佈置下去,就聽吳證求見,叫人請了他進來。
吳證見殿內還有官員在,便道:“皇上先忙著,臣的事不急,可先等等。”
趙晤就知道他要說的不能讓人聽見。
把手頭的事務處理完,又遣了一些人出去,他這才問吳證道:“愛卿有何事要稟?”
吳證作為管理農業的官員,是常見趙晤的,深知趙晤身邊的人是什麼樣的。此時見他留下的都是心腹太監宮女,便沒有了忌憚,把剛才跟杜錦寧所說的話一五一十地跟趙晤說了。
末了他道:“皇上,長公主有雄才大略,胸襟之寬,眼界之廣,思慮之深,沒幾人能及。老臣覺得她只做一個長公主太可惜子。正好長公主擅長農業,研究出了高產水稻,臣現在年紀大了,力不從心,早有致仕之心。皇上以前也提過讓臣舉薦可靠的人接替臣的位置。以前臣沒有什麼好人選,看來看去都不合適。現在臣覺得,長公主做工部尚書綽綽有餘。工部有她主持,大宋農業的欣欣向榮指日可待。”
趙晤卻沒理會吳證,他滿腦子都是吳證轉述的“人人納稅”的美景。
他急切地問道:“關於納稅的話,長公主是怎麼說的,你再說一遍。”
吳證只得把杜錦寧的話又重複了一遍。
他能考上進士,做到尚書這個位置上,腦子絕對是好使的。杜錦寧的話讓他太過震撼,又剛剛才說過,他不光復述得一字不漏,還把杜錦寧說話的語氣都給學了過來。
趙晤聽了,心潮澎湃,一拍桌子站了起來,在屋子裡走來走去。
要是杜錦寧在這裡,看到趙晤這一行徑會感特別眼熟——每次她給趙晤畫完大餅,趙晤都是這種表現。他一激動就滿屋子轉圈兒。
轉了好幾圈,趙晤激動的心情才平復了一些。
他回到位置上坐下,嘆道:“朕都不知老天爺是對朕太好,還是對朕太不好了。在朕在位期間出現像杜錦寧這樣的人,是吾之幸也,是天下之幸也。只是,為什麼她是個女人呢?”
“女子怎麼了?”新任迷弟吳證聽不得別人說杜錦寧半句不好的話,膽兒肥地在皇帝面前瞪起眼來,“高位者,有德者居之,有能力者居之。滿朝文武,誰要說他比公主強,他站出來,臣這個工部尚書由他當。”
☆、第八百二十六章 關樂和的反應
趙晤瞅他一眼,這才想起吳證想把工部尚書的位置讓給杜錦寧。
他搖頭道:“朝中大臣是不會同意的。”
他頓了頓,又道:“再者,工部尚書要經常到各府各縣去走動。寧國她終是女人,以後成了親,還得懷孕生子,哪能像男人一般東奔西跑,十天半個月不著家?”
一瓢冷水澆下來,吳證頭腦也清醒了不少。
他沮喪道:“皇上說的在理。”所以,就算像杜錦寧這樣的女人,還是不適合做官嗎?
“不過你的想法提醒了我。”趙晤又道。
吳證打起精神看向趙晤。
“你剛才說,杜錦寧打小的願望是做大司農?”趙晤問道。
“對。”吳證點點頭,眼眸漸漸亮了起來,“皇上的意思是……”
“你想的沒錯。”趙晤道,“大司農這個官職,因為職責不明,在朕上任的時候,跟齊大人商議以後撤消了。不過,現在倒可以把它再撿回來。”
先皇還在位的時候,是有大司農的,所以才有杜錦寧的理想是大司農的說法。而齊伯昆那老婆奴兒子齊文聰,當時就任大司農。
只是這大司農的職責跟工部尚書有些重疊,職責有些不清,作用不是很大;趙晤登基後,齊伯昆又主掌官員調整。齊文聰還不是個聰明人,齊伯昆生怕他被世家下套,其他官員被撤下又拿齊文聰的官職來說事,齊伯昆跟趙晤商量過後,乾脆就把這職位給撤了,將齊文聰平調到了一個不緊要的位置上任閒職。
現在吳證這麼一說,趙晤倒覺得再把大司農這個職位撿起來給杜錦寧來做,再合適不過了。
工部尚書要管理工部的官員,要四處巡視各地農業水利,督促各地管農業的官員實施推行農業政策,事務繁忙,雜事甚多。
可大司農完全可以只管制定農業水利的方針政策,其他的都不管。如此一來,既然機動又輕鬆。就算杜錦寧懷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