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重、身份顯赫的先生面前是沒有座位的,沒看連嚴岑都不敢坐嗎?但齊伯昆這麼一開口,便是連對她極為不滿的嚴松濤和嚴岑都不好反對。
嚴松濤為在齊伯昆面前表現自己的公正高潔,還點了點頭,溫和地道:“對,給這位小傢伙拿張凳子。”
於是杜錦寧便得了個座位,坐到了屋子的一個角落裡。
學生都有了座兒,沒得先生還站著的道理。嚴松濤又對嚴岑道:“你也坐吧。”
嚴岑這才得以坐了下來。
一盞茶功夫後,出題三人組其中一個拿了一張紙過來,放到了屋子中間的桌案上,杜錦寧也被叫了過去,在眾目睽睽下坐到了那裡,另有一個齋夫打扮的人還拿出一柱香給點上。
杜錦寧前世身為學霸,參加過各種比賽,對於在眾目睽睽下做題早已習慣了。
她絲毫不理會那些打量她的目光,先將試卷小心地放到了一邊,再滴了清水到硯臺上,緩緩地磨起墨來。磨好了墨,她將墨條放好,看看手上和袖子上都沒有沾上墨汁,這才將試題拿過來,輕輕地開啟。
大家看到她這沉穩的行事舉動,不由得都讚許地點了點頭。
科舉考試最講究卷面乾淨,上面如有一點墨汁汙垢或塗改,那都是要做廢卷處理的。所以每一個學子,打從上學起,就被先生們教育著要保持卷面清潔,磨墨、沾墨都得十分小心,做事千萬不能急躁。
然而在書院裡唸書的學子年紀都不大,最大的也就二十幾歲,不夠穩重。再加上應試時難免緊張,一緊張就容易出錯,歷來月考、歲考、晉級考上弄汙卷子的事都時有發生。
眼前這個孩子不過是十歲出頭,在這樣的場合中,這麼多人盯著,偏向關家的那些人都十分擔心他在磨墨時會因為緊張手抖而把桌面弄汙。卻不想這孩子似乎絲毫沒有緊張之感,舉止十分從容,就仿若身處無人之境。這份心性,十分難得。難怪關樂和會將他這麼一個沒念過書的孩子直接收入門牆。
這邊的杜錦寧心無雜念,專注地將目光投到試卷之上。
將試卷掃了一遍,她心裡就有數了。
因為她與其他孩子不同,所以關樂和對她的教育也格外不同。由於對她的記憶力和理解能力摸不透,他會時常拿些試題給她做,甚至縣試的題目她都做過,所以對於這些試題她是十分熟悉的。
眼前這份試卷,便是縣試時第一天所考的內容——帖經。
所謂的帖經,相當於現代試卷中的填空題和默寫題。這些題目都出自四書五經,從裡面任摘一段出來,留上段或下段。考生需根據這段文章,寫出與之相聯的上文或下文。
她過目不忘,四書五經是必背書目。古人教育講究“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都是先從背書開始,並不是一邊理解一邊記憶。關樂和也是如此,除了《詩經》,其他的四書四經,不講其義,只要求她背熟。因此她這段時間早已把四書五經都背熟了,做這種題根本不在話下。
而背誦和默寫四書五經,是進入丙班的門檻。
她不再多想,提起筆沾了沾墨,便在試卷上寫了起來。
屋裡的那些人強行按捺了好奇心,這才沒有不顧身份地走過來看。
先前關樂和就跟眾人解釋過了,杜錦寧右手受傷,但左手也能寫字,可以如常參加考試。雖說大家生活中也接觸過不少的左撇子,但看到杜錦寧用左手磨墨鋪紙,十分靈活,這會兒寫字更是跟使用右手沒有什麼區別,大家對她寫出來的字還是十分好奇。
杜錦寧本就對四書五經背得爛熟,這段時間既練字又寫話本,更也不會把繁體字寫錯,寫字既快又好。因此需要一柱香時間才能答完的題,她不到一半時間就答完了。答完之後,她檢查了一遍,見沒有什麼錯漏,便舉手示意:“我做完了。”
☆、第一百九十五章 考試(二)
“拿上來我看。”齊伯昆出聲道。
齊伯昆身為進士,當初殿試的排名還挺高,又位高權重,不偏不倚,由他來判定卷面,誰也不敢提出異議。
杜錦寧起身,將卷呈到他面前。
其他人都好奇地湊了過來。
只見試卷字跡清楚,卷面整潔,字寫得雖不是特別漂亮,卻也中規中舉,跟書院乙班的學子水平也相差不大——考慮到這是左手寫的,那就十分讓人驚訝了。而捲上每一題都答了出來,掃一眼過去,似乎答案都很正確。
大家望向杜錦寧的目光就十分複雜。
能讓關樂和放到乙班,遇到質疑後又毫不猶豫地讓杜錦寧考試,這就說明杜錦寧早已達到了乙班學子的水平。所以杜錦寧能做出這些帖經題,大家心裡也有些底。但親眼見到,而且還用時這麼短,大家還是很吃驚的。
要知道,這樣的試題,即便讓甲班學子來考,能所有題目都對、且用時少的,還是少數。畢竟縣試的第一場就考的這種題目,這就說明有一定的難度。要是所有四書五經都能記熟,考上童生的機率就很大了。
關樂和多年不收徒,忽然間就收了一個弟子,大家對杜錦寧的底細自然要打聽一番,她的情況在書院的這些先生耳裡不是秘密。從杜錦寧拜師,到現在,也不過是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就這麼短的時間裡能將四書五經背到這種程度,可見眼前的這個孩子的記性力有多可怕。
齊伯昆將試卷仔仔細細地看了一遍,點頭道:“無一處錯漏,卷面乾淨,字跡清秀,取優。”
說著,他將試卷遞給了袁修竹。
袁修竹看過之後道了一聲:“取優。”將試卷遞到了嚴松濤手上。
嚴松濤即便想雞蛋裡挑骨頭,可看到卷面上整整齊齊寫著的正確答案,也沒辦法睜著眼睛說瞎話,只得點頭道:“取優。”
就這樣,這張試卷在屋裡眾人手裡傳閱了一遍,無一不是取優。
所謂的取優,就是滿分了。
嚴松濤倒是看不出什麼情緒,只吩咐道:“叫他們把第二張試卷拿過來吧。”
讓那三人去現場出題,關樂和與杜錦寧都在這裡,自然是防止師徒兩人作弊。題目都是那三位先生當場一起出的,以防止漏題。
齋夫過去叫了一聲,那位年輕些的先生便又拿了一張試題過來,放到了杜錦寧面前。
杜錦寧搭眼一看試題,發現考的是墨義和算學。
所謂墨義,就是取四書五經的中句子,讓應試者或是回答它的含義,或是回答下一句,或是回答其註疏,就像後世試題中的名詞解釋或者簡答題。這不僅僅考的四書五經,還要應試者對其註疏也有所學習與記憶。
至於算學,跟關嘉澤與梁先寬所出的那些算學題目差不多,這對於現在的學子來說可能很難,但看在杜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