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分卷閱讀122

熱門小說推薦

消失。二十世紀的顧渚紫筍,是重新研製發掘的,製法已與古代不同了。

現在她所處的這個時空,歷史在宋代拐了個彎,顧渚紫筍沒有以餅茶的形態出現在她面前,而是條索形,看來歷史的長河雖拐了個彎,卻依然向前延伸了。

她心裡有了譜,眉頭一鬆,放下了茶杯。

“怎麼樣?這茶好吧?”袁修竹沒有注意到杜錦寧的表情變化,笑呵呵地問齊伯昆和關樂和道。

齊伯昆撇了撇嘴,沒有說話。倒是關樂和點點頭,很讚賞地道:“果真是好茶。”

杜錦寧忍不住問道:“袁先生,這茶是貢茶嗎?”

“貢茶?”袁修竹朝杜錦寧豎起了大拇指,“小寧兒你那嘴巴還真不錯,能嘗得出來這茶的好壞。這確實是貢茶,每天春天要向皇家進貢的。不過貢的不是這種散茶,而是餅茶。餅茶的工序繁複,還需在裡面加許多香料,價錢昂貴。老夫不大喝得慣那香料的味道,而且覺得太奢侈,所以寧願喝散茶。”

杜錦寧點了點頭:“原來如此。”

關樂和是習慣午歇的,吃過飯便犯困,喝過茶後,便站起來告辭。

杜錦寧自然也跟著告辭。跟關樂和乘車到書院,她便下了車自己回了莊子。

回到家裡,不等她放下手裡的布包,杜方苓就迫不及待地跟進了屋,把謝氏的話跟她說了,問道:“可不可以?”

“可以啊,這是好事。”杜錦寧本就有做批發的意思。

雖說這兩日杜方苓她們到市集去賣東西,沒有發生什麼事,但杜錦寧終究不大放心。

集市裡魚龍混雜,小偷小摸的很多。杜方苓和杜方蕙兩人長得又好,還是最好賣的年紀,沒準就會有人盯上她們。如果在回家的半道上將她們擄了去,那真就完蛋了。不說別人,光是杜雲年都得好好提防。

所以她們還是隻呆在家裡做事的好。有像謝氏這樣的人來批豆乾,由她們去城裡售賣,杜方苓她們騰出手腳來多制些豆乾,那點讓出去的利益就賺回來了,收益絲毫不比自己在外辛苦兜售的差。

☆、第一百三十章 梁先寬來訪

見杜方苓還有些不樂意,杜錦寧便將這些情況給她分析了一遍。

杜方苓頓時嚇了一跳,連忙點頭道:“好,我們不去賣豆乾了,就批發給謝姨。”

杜錦寧又道:“等咱們有錢了,還可以買一頭小毛驢來拉磨,這樣就可以多做些豆乾。不光能批發給謝氏,還可以賣到別的地方去,比如酒樓。到時候我們開的茶館也賣這種小食,需求量挺大的,光你們倆做這個,哪裡做得過來?”

賣到酒樓的想法,在聽到關嘉澤說城裡最大的酒樓醉仙樓是關家的產業,杜錦寧便有這種想法了。只是當時還不知道這豆乾是不是個稀罕物,她沒好貿然開口。現在知道這裡還沒有豆乾這種東西,她自然就打起了主意。

“真的?”聽杜錦寧描繪錢景,杜方苓又興奮起來,忘記了剛才心中的恐懼,笑道,“要是那樣,那咱們不是要掙好多好多錢?”

這兩日賣豆乾賺的錢,就已讓她和杜方蕙興奮得合不攏嘴了。剛才磨著豆子,姐妹倆就會忍不住掏出銅錢來,數了一遍又一遍,數完後,兩人就相對而笑,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現在杜錦寧跟她說還可以掙好多好多錢,她兩眼放光,都快冒星星眼了。

“可不是?所以呢,好好幹。”杜錦寧給她打氣。

“我去做豆乾了。”杜方苓跟打了雞血似的,飛快地跑了出去。

“喂……”杜錦寧還有話呢,可還沒等她開口,屋裡就沒了杜方苓的影子,她只得笑著搖了搖頭。

將東西放好,杜錦寧出了門,去了廚房,對正忙活的兩人道:“三姐、四姐,我去後山一趟。”

“去後山做什麼?”杜方苓一面忙活著手裡的事,一面頭也不回地問道,“你不寫話本了?”

“嗯,我有事想去看看。”杜錦寧說了一聲,便打算出門。

“寧哥兒,小心些,別走遠了,山上有野獸。”杜方蕙不放心,追出來衝著她的背影喊道。

“姐,你放心,我不走遠,就在你割草的地方看看。”杜錦寧道,笑著揮了揮手。

杜錦寧雖沒上過山,但從莊子去往山上的路就在杜家附近,出了門一眼就能看得見。

杜錦寧沿著山路往上走,只見山麓兩邊都被莊子裡的人開了荒。此時是冬天,地裡並未種莊稼,只剩了玉米稈在那裡。再往上走一段路,這些被開墾過的土地就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種雜草和雜樹。想來莊子上的人都在這裡砍柴,低矮一些的樹木有些被砍伐了一半枝丫,還留一半繼續生長著。

“啊,杜少爺,你到山上來幹什麼?”一個聲音從前方的小徑上傳來,緊接著,挑著一擔柴的董大成走了過來。

“董叔。”杜錦寧拱了拱手,“您上山砍柴吶?”

“是。”董大成將柴往旁邊一放,喘了口氣,用掛在脖子上的布巾擦了擦汗,又一次問道,“你來這裡幹什麼?這山上雖沒有大型猛獸,但還是很危險的。趕緊回去,以後沒有大人帶著,可千萬別一個人跑到山上來。”

走到這裡也差不多了,杜錦寧也沒有堅持,問他道:“這山有多高?”

“有多高?”董大成想了想,“有多高我也說不上,不過咱們現在站這個地方,還不到山頂的五分之一。”

杜錦寧點了點頭,到旁邊樹下抓了一捧土,摘了一片樹葉包著。轉回來見董大成喘勻了氣,便道:“我們走吧,下山。”

董大成就擔心杜錦寧犯犟,不聽勸,聽得此言極為高興,將柴又重新擔到肩上,道了一聲;“走。”

跟在董大成身後往山下走,杜錦寧問道:“這座山,可是書院的?”

董大成搖了搖頭:“這山不過是荒山,又種不了什麼東西,書院怎麼可能買下來?這座山都是歸屬於衙門的,所以咱們在山麓開荒種玉米,才沒有人來管,畢竟咱們書院在縣裡還有幾分面子。”

杜錦寧微微頷首,眉頭微蹙了蹙。

今天在袁家喝茶,她萌生了在後山上種茶的念頭。不過不是她自己種,而是讓關樂和吩咐董大成組織村民們種。

書院雖每個學子每年收二十兩銀子束脩,但書院要請先生,要修繕房子,每年的開銷不小。有一次她在關樂和處練字,聽他跟袁修竹談起,說隨著書院的名聲越來越響,收的學子越來越多,莊子上出產的收益已供不上書院的開銷了,需得每年再募捐些銀兩。當時關樂和還嘆息,說縣中富戶都不願意募捐,靠幾個當官的供給,長年累月,誰也負擔不起。

如果這山上能種上茶樹,製出炒青綠茶來,或許能解決關樂和的難題。

關樂和對

最近更新小說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