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4-11-27 10:25:48
(接上文)
總而言之,在1870年左右,清廷的財政是十分拮据的。在這種情況下,清廷如果選擇開戰,那就是自尋死路。醇親王、李鴻藻這些主戰派,也就有那麼一點坐而論道的本事,真要他們上戰場,估計會比馬尾海戰中的張佩綸還跑得快。
在天津教案發生後不久,法國和德國之間爆發了普法戰爭。法軍在戰爭初期就連吃敗仗。1870年9月2日,法軍在色當遭遇慘敗,拿破崙三世率領十萬法軍投降德軍。當時,天津教案正在交涉中。於是,便有不少的歷史學家指責曾國藩沒有充分利用這一千載難逢的良機,在談判桌上為中國爭取更大的利益。也有人認為,清廷沒有利用這一機會向法軍開戰,是非常愚蠢的。其實,這兩種觀點都是站不住腳的。
天津教案發生的時候,中國和歐洲並沒有直達的電報線路。按照當時的資訊傳遞速度,中國要獲得來自歐洲的訊息,需要將近一個月。所以,曾國藩得知普法開戰是在1870年8月,得知法軍在色當遭受慘敗是在1870年10月。這樣一來,普法戰爭的爆發留給曾國藩的斡旋空間並不大。
雖然曾國藩得知普法戰爭開戰的時候,正是天津教案談判的關鍵時期,但由於資訊傳遞滯後,曾國藩不清楚普法戰爭的進行情況,所以他沒能很好地利用普法開戰這一重要時機壓制住法國方面。當法軍戰敗的訊息傳來時,天津教案的相關談判已經結束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