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面躺倒在壩地上。
這樣趕著擂出的地,老漢們說:看著吧,到鋤地的時候有你們罪受的。土坷垃遍坡都是,既不平整,也不踏實,將來出的苗都在土坷垃中間,土坷垃幹了,無法下鋤的,要知道頭鋤穀苗比豆芽還細。
北坡根下,滑下成片的浮土。樹青問老申:“這麼陡的坡種莊稼,好土都滑下來了,能有收成嗎?”老申說:“能收一點兒是一點吧,總比沒有強。”他說的也有道理,穀子這種莊稼,用種很少,又很耐貧瘠,無論什麼地塊,多少能出些苗,抽上幾根穗,就是產量太低了,多種點兒,賠的就是勞力。樹青又問:“北坡無遮無攔,種穀子都滑下這麼多土,一下雨,酒罈溝得衝下多少土啊!那酒罈溝的壩還能保得住嗎?”老申無語。
這時候豌豆也熟了。熟得真快,變黃、開夾、崩裂,也就一兩天功夫。全村男女老少呼天喚地、小心翼翼把它抱回來打了、分了。
人心還是惶惶。受苦人感到災荒的嚴重氣氛。似乎又回到老賈被捕的前一年。經歷過那個嚴峻年代人們,不敢有一點怠慢,能想的辦法都想出來,能動員的力量都動員起來,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大田生產,抗旱救災。
第十四節 鋤地
旱田救糧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就是鋤地:“鋤尖尖底下有水水呢!”這是陝北自農耕以來流傳下來的老話。受苦人講不出裡面的科學道理,但是鋤過的地,除了剷掉爭光爭水的草外,確實比沒鋤過的苗壯,耐活,這是千年耳聞目睹的經驗,顛覆不破的。鋤過兩遍的穀子,即使不下雨,哪怕長得再小,也會抽出個穗穗,長出幾粒穀子,沒有鋤過的,能長成乾草就不錯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