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狼牙山棋盤陀主峰的雄姿(因為他們運動頭一年徒步長征去過狼牙山)。元兵沒有想到山頂是這樣柔和、美麗,這樣恬靜、浪漫,根本沒有戰場的氣息,倒像是個談情說愛的好地方——忽然腦海裡閃過一個美麗的身影……他趕緊轉轉脖子,極力打消那些突然冒出的浪漫念頭,不由得嘲笑起自己:怎麼會在這制高點上產生這些小資的想法。他開始仔細觀察周圍的地形。元兵坐著面對的正西面,坡下就是峭壁和天窖。再往遠看就是向西伸去的冷廟溝,七孔新窯扼守著村口,亮晶晶的溝水蜿蜒曲折,兩邊像龍爪一樣伸出不少山脈和小溝,莽莽蒼蒼奔向遠方,成為東山腳下最大的一條溝壑。往北看,他們爬上來的那個緩坡,就是從東山延伸出去的一道峁墚,緩緩的搭在了豬背嶺上,豬背嶺是一條直直平墚,伸出去有一里多地,兩邊圓弧狀全是溝壑或峭壁,從上面看,就像一條肥豬的脊背,白生生的官道從上面通向北方,遠處有一壁薄山擋在那裡,路是穿過去了,還是繞過去了,已經看不清了。豬背嶺西崖下就是鍋塌溝,它是一條向西北延伸的大溝,太遠,霧濛濛的看不清溝底的景象,只知道與冷廟溝平行的這段鍋塌溝也是屬於冷廟溝的地界,從來沒有去哪裡勞作過。倒是腦畔山上的大柳樹顯得清晰雄偉,只是比東山還是矮了一截。元兵轉向東邊,往正東延伸過去的是東平峁,平緩圓潤,伸展很遠,春天元兵他們曾跟著老鄉在東平峁上耕作。東平峁的北邊是馮團峪,南邊是酒罈溝,都是兩條流向馮富川的小窄溝。酒罈溝已經被冷廟溝村打壩佔了溝掌的一大部分;馮團峪荒在那裡,馮富川馮家溝村的人說馮團峪是他們的,冷廟溝的人說俄們老祖宗早就在這裡刨食了,官司一直打著,再加上馮團峪坡陡溝窄,地貧山瘠,又離得遠,雙方也就把馮團峪撂荒了,乾溝黃坡、滿目蒼夷。酒罈溝的南邊是穀子峁。穀子峁的東南邊就是杜梨溝,那條溝也是流向馮富川的一條大溝,集體灶馱碳(煤)就是趕驢順著杜梨溝下去。元兵又轉向南邊,正南方向越過賈家墚遠看就是篦子溝了。篦子溝高深險峻,向南走向一段後,漸漸向西北灣,彎著彎著就支進了一個石溝叉,就是金豆子抬石板的石場衚衕,這個衚衕的出口就是冷廟溝向北流出的主幹溝。因此東山向西流出的有兩條半溝,就是冷廟溝、鍋塌溝(西北)加上篦子溝,向東流出的有馮團峪、酒罈溝和杜梨溝(東南)三條溝。但是從氣勢、寬度上看向西流出的兩條半溝要比向東流出的三條溝大許多。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