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938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第一個變化是:早先,巴菲特是找親戚朋友拉投資,作為GP為LP管理資金。經藍籌印花業務的啟發,他看到了用浮存金來投資的好處,後來大舉進入保險行業,形成了以保險浮存金投資的新業務模式。所以,當其他投資公司需要從銀行借款,或者從有高回報要求的普通合夥人那裡募集資金時,伯克希爾卻有了源源不斷的、幾乎是零成本的資金可用於投資。

第二個變化是:巴菲特早期投資風格受其研究生導師格雷厄姆的影響,主要是尋找價值被低估的“菸蒂”企業,透過在價高時賣出而獲利。但是從收購喜詩糖果開始,他轉為尋找優質企業,並尋求長期持有,巴不得永遠不需要賣出,由於不再需要短線操作,巴菲特和芒格可以把大部分時間全部用來閱讀、思考,研究行業和公司。他們每年需要做出的關鍵投資決策,也就是一兩個而已。對於股市的短期波動,可以做到完全不用理會。如果看伯克希爾投資的短期收益,常常是波動甚至虧損的。但是把時間拉長到10年20年,回報率卻相當驚人。幾個關鍵大專案,甚至達到幾十倍、上百倍的鉅額回報。

所以說只有長期的沉澱和積累,以及深刻的思考,才能有真正的回報。

第三個變化是:巴菲特早期在收購公司後,會深度介入公司的運營和管理,以至於收購伯克希爾後,由於陷入管理太深而深陷泥潭,後悔地稱“這是我這輩子最糟糕的一次投資”。而芒格加盟後,此後他們的投資,都會謹慎地挑選管理人團隊,收購之後,管理層原封不動,伯克希爾完全不插手子公司的管理和運營,只是分享利潤。所以越到後來,伯克希爾越成為市場上所有公司最喜歡的投資者,沒有哪家公司的管理團隊不希望投資人只出錢,而不干涉具體業務的。當然,在任何時候管理團隊需要時,巴菲特和芒格也會毫不猶豫地出手幫忙,貢獻自己的資源、人脈,以及更重要的:智慧。到80、90年代以後,伯克希爾“錢多,人好”的名聲傳遍了美國商界。那些陷入資金困局的公司,在走投無路之時,往往就會向伯克希爾求助,尤其是需要鉅額資金的大公司更是如此。而巴菲特和芒格,也就可以用最優惠的條件,入股這些公司。隨著越來越多接受了伯克希爾“城下之盟”的企業起死回生,而那些拒絕了條件的公司最後因資金鍊斷裂而破產清算,伯克希爾幾乎成為了“最後的救世主”一樣的角色。正是芒格帶來的上述這些鉅變,幫助巴菲特把伯克希爾發展為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投資公司。正因為如此,巴菲特才會說:“我對芒格的感激無以言表,他讓我從大猩猩進化成人"。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