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哪怕往後他和葉蓁蓁有很多很多的孩子,但到底也不是這一個了。
這是他們的頭一個孩子。他們兩個才剛剛體會了為人父母的喜悅, 也想著要如何的做好父母, 凡事都小心翼翼,但是現在這個孩子卻沒有了。就這樣的沒有了。
想到這裡, 許攸寧心裡不由的就恨上了阮鴻達。
當年宮變的時候他還小, 還沒有記事, 當他得知自己真實的身份之後,對於阮鴻達做的那些事他心中雖然也有過恨, 但到底沒有很大, 權衡一番利弊之後他甚至還能選擇繼續做許攸寧,不去報那些家仇國恨。
但是現在, 阮鴻達遣過來的人卻傷了葉蓁蓁,甚至還讓他和葉蓁蓁的孩子沒了性命, 血淋淋的仇恨就在眼前,他怎麼能視之不見?只恨不得活剮了阮鴻達才好。
葉蓁蓁原就因為失血過多,人會覺得很睏倦,縱然這會兒還在極大的悲慟之下, 但有許攸寧在身邊輕聲軟語的安慰著她, 她悲慟的情緒還是漸漸的平和下來,然後慢慢的就睡著了。
許攸寧卻不敢睡,一直守在床邊。半夜的時候實在困的受不了了也不敢上床, 就坐在床踏板上面趴在床沿上睡,一隻手還一直握著葉蓁蓁的手。
因為葉蓁蓁背上的那道傷口很大, 當時流了很多血,縱然曹大夫已經撒了止血的藥粉在上面,也包紮過了,但若是不小心碰到傷口還是會裂開的。
好在曹大夫的醫術很高明,許攸寧和魏衍他們又什麼樣珍貴的藥材都肯為葉蓁蓁用,所以過了幾日之後葉蓁蓁背上的傷口就開始結痂了。
這幾日中也有其他幾件很重要的事發生。
一是魏衍叫人假扮許攸寧,又故意讓這個人到外面行走,再找侯府的侍衛假扮過去‘殺’他,果不其然就有一眾人跳出來保護。魏衍隨之又命埋伏在暗處的人上前抓人,就成功的抓到了兩個帶回來審問。
原本這這兩個人是什麼都不肯說的,後來魏衍將許攸寧叫了過來。也不知道他關上門對那兩個人說了些什麼話,這兩個人就將什麼事都說了。
其實他們不說許攸寧也能猜得出來,因為這兩個人都光著頭,頭頂上還燙著潔疤。
果然是阮蘭雲遣過來保護他的人。隨後兩個人有一個人還出去將其他的人都叫進來跪拜許攸寧,還將阮雲蘭吩咐要親手交給他的一隻匣子也拿出來給他。
許攸寧開啟匣子一看,就見裡面放著那日他在王振屍首懷裡看到的那枚玉璽,另外還有阮雲蘭的一封親筆書信。上面寫著她這些年對許攸寧的思念,還有當年他們一家的血海深仇。並說了若他想要報這血海深仇,可去尋荊州刺史馬順。這是個可以信任的人,而且她已經遣了大慈去對馬順說知此事,想必馬順也一定會協助他起事的。
許攸寧看到這裡心裡就一沉。
荊州刺史馬順這個人雖然他以前並不瞭解,但是也知道二十年宮變,馬順現在還好好的做著他自己的荊州刺史,這個人值得信任?
就算值得信任,起身是何等樣大的一件事,相當於賭上了自己所有家人的身家性命一起,馬順會甘願?
結果就得這些暗衛證實,前幾日非但那些大內高手想要暗殺許攸寧,另外也還有一撥人想要許攸寧的性命,不過兩撥人遇上,那撥人悉數都被那些大內高手殺了而已。
許攸寧懷疑那一撥人很可能就是馬順的人,並且推測大慈很可能已經遭遇不測。若不然按照阮雲蘭心中所說,大慈是暗衛頭頂,待他在荊州將此事和馬順談妥便會過來接許攸寧前往荊州,但是算算日子大慈早該到荊州了,可是到現在他還沒有露面,甚至杳無音信。
為穩妥起見,許攸寧就叫魏衍暗中遣了兩個人去荊州打探這件事。不過這兩個人才剛到荊州邊境,就聽說了荊州刺史馬順昭告天下他奉旨總統荊州兵馬興夏討伐阮鴻達的檄文。檄文中言他身受慶仁帝大恩,現找到先帝遺孤,誓死要助其匡復大夏河山。
隨後那兩個人出去打探的人回報魏衍和許攸寧,說是馬順的軍營中確實有個殿下。
魏衍和許攸寧聞言冷笑。
許攸寧就在這裡,玉璽也在許攸寧手上,馬順軍營中的殿下是個什麼東西?馬順之野心可見一斑。
而隨後朝野中又在傳長公主阮雲蘭暴病身死的事。顯然是阮鴻達知道了許攸寧的事,不能再忍受自己的這個女兒竟然起心想要叫自己的兒子篡奪他皇位的事,就怒而殺了他。
許攸寧聽到這則訊息的時候一個人沉默了半天。
雖然自打他記事起就沒有在阮雲蘭膝下承過歡,就是有關他身份,要他報這血海深仇的事阮雲蘭事先也沒有跟他商量過,而是一意孤行的就做了決定。甚至因為她的這個決定,還導致了葉蓁蓁其後受了重傷,他們兩個的孩子也沒有了,但是這到底是他的親生母親。幼年少年時期他經常會在自己的夢裡聽到她叫自己寧兒,在京郊寺廟的時候他頭一次見到她的時候也忍不住的就對她生了親近之意,現在聽聞她死了,許攸寧心裡依然會覺得有幾分失落和難過。
不過半天之後他就打疊起精神,神色如常的跟魏衍,魏朗和長興侯府的一眾同僚商量起接下來他們要做的事。
按照許攸寧的意思,既然荊州刺史馬順已經檄文天下,要扶助‘殿下’為帝,匡復大夏江山,他們何不先拿下馬順,再連同雲南和荊州兩處人馬一同起事?
慶仁帝的遺孤原就是對外說說而已,其實又有多少人知道這位殿下的真面目?要不然馬順也不會敢放出這句話。
而只要拿下了馬順,那位殿下完全就可以讓許攸寧來代替。而且他現在手中有大夏的玉璽,手下還有一幫子大夏的暗衛聽命於他,可比馬順的那位殿下有說服力多了。
眾人一番計較,最後都認同許攸寧的這個想法。
於是魏衍和許攸寧出兵奔襲馬順,鏖戰數日,許攸寧一枝冷箭將馬順射殺,其檄文上所為的殿下經查明竟然是馬順自己親生的第三個兒子,自然也被斬殺,許攸寧隨後取而代之。
荏苒五年,他們下貴陽,戰長沙,破太原,克保定,一路北上。在京城外與守軍鏖戰三個月,七月十五中元節之日,終於破城而入,率兵攻進皇宮。
皇宮裡面一片亂像,內監宮娥到處亂跑,也有後妃皇子等人慌不擇路想要往外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