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水過來。
卻被許興昌抬手給阻止了。還解釋著:“阿寧這孩子自小洗漱用的都是冷水。不說現在這個季節,就是三九寒冬天,他也用的是冷水。”
葉細妹看了許攸寧一眼,又看了許興昌一眼,最後決定還是說許興昌。
經過了昨晚,現在她心裡是真的將許興昌當著自己的男人來看待了。
自己男人雖然要護著,但若有什麼錯了,那肯定也要先說他的。
“那你就不說一說?就這樣由著他?你也像個當爹的?”
許興昌待要說話,許攸寧已經笑著先開口:“娘,你別怪爹。是我自己要一直洗冷水的。”
許興昌隨後也附和的說著:“阿寧是男孩子,男孩子就不能太嬌慣著。讓他用冷水洗也好,能培養他堅韌的性格。”
葉細妹心知說不過他們父子兩個,就叫了葉蓁蓁,兩個人去廚房端飯菜到堂屋的桌上來。
八月份剛收了各樣豆子,於是早上煮粥的時候葉細妹就抓了一把綠豆在裡面。菜都是當季的蔬菜,清炒葫蘆條,煸炒豆角,還有昨兒辦酒席剩下來一些麵筋,就弄了個素炒麵筋。
另外還烙了幾張蔥花雞蛋餅。
許興昌和許攸寧都是男人,在燒飯燒菜上面都天分有限。以往雖然也沒有餓過肚子,但到底也都是湊合著過。
譬如吃早飯這事,父子兩個人至多也就是一碗粥搭配一盤菜。甚至有的時候就只是一碗粥加一碟子鹹菜,哪裡能如現在這般,有粥和好幾個菜不說,還有蔥花雞蛋餅吃。
而且葉細妹燒飯做菜的手藝是真的好。就不說那三個菜是如何的美味了,就這蔥花雞蛋餅,金黃色,烙的兩面乾脆,咬一口下去,裡面卻是軟軟的。偶爾吃到切碎的蔥花,唇齒間都是香味。
葉細妹見許興昌和許攸寧都愛吃她烙的這蔥花雞蛋餅,一面心裡覺得自豪,一面看著他們父子兩個的目光都能稱得上是愛憐。
也不曉得他們父子兩個人以前的日子到底是什麼過的。
“你們慢慢吃。”她笑著放下手裡的飯碗,“明兒早上我將葫蘆切成細條,加了麵粉雞蛋和蔥花,給你們烙葫蘆蔥花雞蛋餅吃。”
父子兩個人都點頭。許興昌還難得嘴甜了一回:“你做什麼,我們都吃。”
葉細妹面上的笑容就越發的濃了。
飯後和許興昌說話,問起昨兒她帶過來的那些雞和豬要養在哪裡,許興昌說:“這些事情都你來做主就行。”
言下之意就是將她當成家裡的女主人,無論她如何安排,他都不會反對。
葉細妹笑了笑,隨後又問起許興昌家裡的田和菜地的事來。
☆、第23章 送花
龍塘村在周邊十里八鄉的村子裡是最大的村莊。人口眾多,但相應的田地卻不夠寬廣,所以每家得到的田地就有限。
許興昌的父親原就不是龍塘村的人,當年也是老族長愛才,和許父一見如故,相談之下,一心要請了許父到龍塘村的學堂做教書先生。後來見他娶了本村女子為妻,有心要讓他一直長住在這裡,一番思量之下,特地的撥了一塊近一畝半的好地給他。菜地也另外單撥了一塊。
龍塘村的村民人均算下來一個人才一畝地,這樣一比較,許父就算是佔了便宜了。
也不是沒有村民反對。但當時老族長還在世,將這些反對的話語都給強行壓了下去。加上那會兒村裡的人聽信了老族長的話,說龍塘村是塊風水寶地,有一年有個風水先生路過這裡時曾驚歎,說這裡往後會出個了不得的人物。
老族長當時曾問,會是個什麼樣了不得的人物?風水先生只微笑不語。
老族長便再問?做官的?知縣?知府?還是京官?能做到幾品?
風水先生摸著下頜的一把雪白長鬚,只說貴不可言。
老族長心中便以為肯定會是個了不得的大官。也是從風水先生離開後,他便開始籌資修葺村裡的祠堂,打算將西邊的三間廈屋打通用來做學堂,讓龍塘村適齡的子弟都過來讀書。
一村子都是姓葉的,無論最後是誰做了大官,他們姓葉的臉上都有光彩。而且做了大官,能忘記自己的出身?但凡只要肯出手拉扯龍塘村一把,往後這裡子孫後代的生計都不用發愁了。
學堂有了,接下來就是要請個學識和品德都好的先生回來。
本村裡的人是不用指望了,識字的攏共都沒有幾個。只得外出打聽。
一路打聽過去,就聽得說鄉里有位姓趙的老爺家請了位好西席。趙家三位少爺,都是他開蒙的,現在連他家最小的那位少爺都進了學呢。把趙老爺給高興的,家裡請了一臺戲班子唱戲,請了那位西席先生坐了首席,叫自己的三個兒子都過來給他磕頭。
這位趙老爺家的西席先生就是許興昌的父親了。
一聽老族長說新近興辦了一所學堂,想請他去教授一村子適齡的子弟,許父只說這是功德無量的大事,一番交談之下,欣然答應。
可惜村童頑劣,家中父母也都不重視子弟讀書,教了近一二十年下來,竟然沒有一個能進學的。村裡人原本對許父的那些尊敬便也漸漸的消散。及至老族長和許父相繼離世,村裡的人眼裡還能有許興昌?
不過對於許興昌而言,生在這裡,長在這裡,田地也有,房屋也有,這裡便算得上是他的家了,肯定不會輕易離開這裡的。
現在聽葉細妹問起他田地和菜地的事,許興昌想了一想才回答。
父親以前只讓他讀書,旁的事從不用他插手,所以許興昌既不曉得種田,也不曉得種菜。那塊田早年就租給了村裡的一戶人家去種,不過一年給他些糧食罷了。菜地也是,租給了人家,也只給他一些應季的蔬菜。
葉細妹細問了一番,饒是心裡再把他當做自己男人,曉得一定要疼愛他,可這時也氣的忍不住暗中罵了一聲書呆子。
龍塘村裡面也不是沒有將自己家的田地和菜地租給旁人的事,但租出去非但要收糧食和蔬菜,另外還要收些錢的。這個書呆子倒好,一個銅板都沒有收不說,便是那糧食和蔬菜,收的也只有旁人的一半。還不夠他們父子兩個人日常嚼用的,不夠的要另花了錢去買。
不過好在那塊田和菜地今年年底就要到期了,到時可以不再租給那兩戶人家,收回來自家種糧食種菜。
而且現在葉細妹也有自己原本該有的那塊田和菜地,再加上她夏收和秋收攢下來的餘糧,還是夠一家子吃的。
心中打定主意,便打發許興昌出門去學堂教書,自己在家收拾整理一番。
昨兒她帶來的嫁妝裡面箱櫃之類的東西有好幾個,因見許攸寧屋裡沒有衣箱,便搬了一個過去。又將院子裡面各處打量了一番,就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