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了。誰曉得你們倒是一點兒都不知道感恩,也不知道廉恥。我家男人才剛死了半年,你們兩個就過來叫我改嫁。打量我不知道,趙家給了你們五兩銀子呢。五兩銀子你們就要把我往火坑裡面推?你們可真是我親哥嫂!想想這些年,我男人在的時候,接濟你們的銀子也不止五兩?你們兩個現在還有什麼臉站在我家勸我改嫁?”
葉大龍和柳蘭花確實接了趙家五兩銀子不錯。而且趙家也說了,待說成這件事之後還會再給他們五兩銀子。不然明知道葉細妹是個嘴頭子厲害的人,他們兩個肯上門來挨這頓罵?
柳蘭花心裡明明已經動了氣,但想著那十兩銀子,也只得忍氣吞聲的繼續勸說。
“難道你真的要守著葉家不改嫁?葉家的老婆子和妹妹早年就相繼死了,現在你當家的也死了,你又沒有生養個一兒半女下來,正青春年少,少不得的要往前再進一步,尋個葉落歸根之處。我和你哥也是這般想著,所以才託人四處替你相看合適的人家。這難道也有錯不成?”
說到這裡,她語氣轉緩,開始循循善誘起來。
“那個趙家的兒子,雖說是有些憨直,但人家以前沒有成過親,身上很有一把子力氣。家裡也有幾畝水田,住著四五間大房子,豬牛雞鴨都有,日子盡過得去。你一個二嫁的婦人,這樣的人家還嫌不好。那你想要嫁什麼樣的人家?難道嫁了許秀才那樣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家裡還有個殘廢兒子的人家就好了?”
柳蘭花口中的許秀才,全名叫做許興昌。祖上原不是他們龍塘村的人,父親是個屢試不第的窮秀才,在鄉里的一個大戶人家坐館。適逢龍塘村的老族長是個很有見識的人,為了龍塘村的子孫後代著想,創辦了一所村學堂。經人介紹認得了許父,很欽佩他的學識,就請他來做了先生,教導龍塘村裡的小孩。
後來許父家鄉發了一場大水,親人全都死絕了,再無念想。許父索性便在龍塘村安下家來,娶了妻,生養了許興昌。
論起許興昌的學識,原也是好的。十七歲上就中了秀才,只是隨後卻始終沒能再進一步。後來也曾娶過妻。只是不幸妻子生孩子的時候難產,一屍兩命,做了鰥夫。許父不久也染病,纏綿病榻半年後撒手人寰。
臨死的時候交代許興昌,要將他送回家鄉安葬。還要許興昌接替他,繼續在龍塘村的村學堂做教書先生。
許興昌是個孝子,自然一一的應承下來。
於是等到許父過了七七,許興昌扶柩回鄉安葬好,按照父親的遺願,回到龍塘村做了個教書先生。
其後也有人重新給他說了門親事。但是成親前三天,那位姑娘卻忽然得了個暴病死了,這門親事就沒有成。
村裡漸漸的就有流言蜚語傳開,說這許興昌命硬,克妻,便不大有人再敢給他做媒。許興昌倒也不急,依然閒閒的做他的教書先生。
等到次年他父親忌日的時候,他去家鄉上墳燒香,回來的時候手裡竟然抱了一個孩子。
問起來,他也不知道這是什麼人丟棄的孩子。反正一日趕路,隱約聽到路邊有微弱的哭聲。撥開茂密的草叢近前一看,竟是個尚不足兩歲的孩子。他心中憐惜,便抱了回來要養。還給起了個名字,叫做許攸寧。
作者有話要說: 掐指一算,今天是個黃道吉日,適宜挖坑。遂開文!
記得留評哦。前三天每章隨機抽取66名幸運小天使發紅包。字數多者更容易被紅包砸中哈。
☆、第2章 爭執
說起許攸寧這孩子,倒是生了好一張相貌。細皮嫩肉的,全不像鄉下的孩子,倒像是個權貴人家的公子哥兒。
及至等到他年歲漸長,五歲上就開了蒙,跟著許興昌在村學堂裡面唸書。
還是個極聰明的,竟能過目不忘。雖然年歲還小,但不論什麼晦澀難解的書,只要許興昌稍微的解釋點撥下,他立刻便能明瞭。
不消說,許興昌極喜愛自己這個撿來的兒子。直說孺子可教,將來肯定能考一個進士,入朝為官。
等到許攸寧十二歲上的時候,許興昌就叫他去參加童試。
前面的縣試和院試他都考了個案首,只待院試一過便能得個秀才的功名。
但偏偏回來的路上不幸被失控的車馬撞到。雖然性命是保住了,右腿卻斷了,再不能正常行走。
殘廢的人,哪怕才學再高,朝廷也肯定是不要的。無奈只得歇了讀書入仕的這條心。
許興昌自是不甘,但許攸寧卻很看得開,還反過來寬慰他。時日長了,許興昌才漸漸的接受這個現實。
心裡也越發的憐惜起這個兒子來,任憑旁人再如何說,都誓要養活許攸寧一輩子,無論如何都不會對許攸寧不聞不管。
但是這樣一來,就更加沒有人願意嫁給他了。
原就是個外鄉人。雖然是個秀才,但做教書先生每年掙的束脩也有限,還要養一個殘廢的兒子,誰願意來跳這個火坑?所以龍塘村的人每每罵自家的閨女或者妹妹時,大多要恐嚇一句,你若再不聽話,往後就將你嫁給許秀才做老婆,過一輩子的苦日子去。
柳蘭花這會兒也是心中有氣 ,所以才順嘴這麼一說。
不想葉細妹聽到,卻是立刻就道:“許秀才有什麼不好?便是他窮些,有個殘廢的兒子,那也好歹是個秀才。我最欽佩的就是讀書的人。若這輩子真要改嫁,我也寧願嫁許秀才,絕不嫁你說的那戶姓趙的人家。”
柳蘭花先是一怔,顯然沒有料想到葉細妹竟然會說這樣的話。隨後反應過來,她就冷笑一聲。
也不再裝剛剛的一心為葉細妹著想的體貼模樣了,說出來的話語極其嘲諷:“你也就會在我面前說嘴罷了。既然你心裡欽佩讀書人,想嫁許秀才,怎麼不遣人去他家問一問?若你這會兒敢叫人去許秀才家裡問一聲,我才算真的服了你。往後再不上你家門不說,等到你和許秀才成親的那日,我還封了五兩銀子的賀禮給你,如何?”
葉細妹剛嫁給葉家的時候葉家雖然生計艱難,窮的揭不開鍋,但葉細妹是個勤快能幹的。家裡地裡的活都做得,閒暇的時候還會織了布拿到鎮上去賣。她男人也是個吃得了苦的。家裡有葉細妹照應著,自己就挑了貨郎擔子,每日走村竄戶的賣,日子竟然漸漸的好了起來。
後來婆婆和小姑相繼得了病,一撒手走了,夫妻兩個人更加一心一意的過起日子來。手裡攢了錢,就將原來的兩間破爛茅草屋推倒,蓋了現如今這座青磚打底,大塊土磚,青瓦覆頂的三間寬敞屋子。外面還用土磚圍了一圈大院子。
除了族長他們家,這在龍塘村可是獨一份,誰不豔羨?也豔羨葉細妹手裡她男人留下來的那一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