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9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捱了打的學生走在路上,老遠就會有人嘲笑他:“哎喲,這娃兒讀書才讀得好喃,今天老師又請你吃筍子炒肉片了?”意思是挨竹片打屁股了。

小孩當時總是奇怪,我在路上走,你怎麼就曉得我在學堂捱打了呢?其實道理很簡單,他走路已經一瘸一拐的了,大人們還看不出他捱打了麼?這也太小看成年人的智商了吧!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看,搞體罰教育是一種強制機械性記憶的手段,讓小學生產生無意注意,見到某種工具就有畏懼心理,從而糾正其懶惰的不良習慣。從這個意義上講,學校教育也好,家庭教育也好,小孩必須要挨一定的打,不然難以立威。但把打人作為一種最常規、最普及的教育手段,卻是錯誤的,反而容易產生逆反心理。

很多小男孩在捱打的時候,就幻想自己長大了,要把自己的爹,或者學校的老師殺了,難道這就是我們教育的意義所在嗎?

那時的教師恐怕沒有幾個人學過心理學,於是他們接過“棍棒之下出人才”的理論,動輒開打,將最應該講究文明教育的學堂,變成了讓小孩望而生畏的“刑場”。娃兒天天遭打成了一副瓜兮兮的慘相,家長卻不得提意見,反而還要感謝老師“管得嚴”、“打得好”。

這也是現在有些幼兒園和小學課堂,照樣流行打手掌、打屁股、搧耳光,甚至使用飛毛腿無影腳,踢人體足球的原因。當代老師們知道,耳朵肯定也是可以擰的,但不宜開360°的全頻道而已,因為那不符合人體力學工程的科學準則:耳朵是固定長在腦袋上的,怎麼能360°自由旋轉呢?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