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秦淮河畔的沈園,早已經成為都內最負盛名的地標性建築,且沒有之一。
許多新進入都時人,第一站往往都是舟行秦淮河,前往觀望沈園摘星樓這已有江表第一名樓之稱的建築。
建築終究是死物,誠然摘星樓高聳秦淮河畔,建築宏大華美,但看得多了也就難免漸漸目作尋常。而摘星樓之所以能夠始終備受矚目,除其本身建築奇麗以外,更在於建築之外的人物和故事。
若要言及與摘星樓有關的故事,都中哪怕一尋常民眾都可滔滔不絕談上許久:懸空論道、火龍沖天、高樓懸賦……所謂咸和風流,在此一樓,已經漸漸成為時人的共識。
江東自南渡以來,便是多事之秋,尤其是明帝太寧年間一直到如今的咸和,劇變頻頻,而每一次劇變,便意味著局面的重新劃分。個人的浮沉,家族的興衰,乃至於國運的起伏,實在言不能盡。在這樣一個劇烈動盪的年代裡,無論士庶,沒有一個人敢於放言能夠穩立世道不受所害。
然而在這大時代的動盪旋律中,卻有一段小插曲一直保持著高歌猛進的奮勇節奏,至於如今,已是名動南北,融入乃至於引奏慷慨激昂的主旋律!
“駙馬並非生來高標,沖齡入都,人不識賢……即便是時譽漸起,亦多非之。向年都下並許俊彥,王長豫盛年而夭,殷淵源杳無訊息,唯千金公子日顯於世,闊行至今,同儕已無可比,賢長也多遜色……”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