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哲子本身並不是什麼技術性的人才,也沒有太多時間親自去工坊車間指導工匠生產,但他卻有足夠的資源去供那些工匠嘗試,偶爾還會提供幾個外門夾生思路,給工匠們提供一個嘗試方向。
位於烏江封地的冶鑄工坊,除了維持住產能之外,其中也有近百名技藝精湛的工匠一直在嘗試主流之外的冶鑄方法,並且俱都薄有成效。
時下比較主流的冶鑄方法便是炒鋼,烏江封地不獨高爐興建,本身又有水力鼓風的地理優勢,將原料提煉為生鐵,而後再將生鐵熔成液態,透過鼓風和新增精礦粉等反應劑促進雜質氧化,便可以得到可鍛可鑄的材料。
百鍊鋼就是基於炒鋼的基礎,對材料繼續進行深煅加工,從而得到品質較高的鋼鐵。決定鋼鐵硬度的乃是當中的含碳量,而炒鋼一般獲取到的材料都是含碳量偏低的熟鐵或是低碳鋼。所以在鍛造的過程中不獨獨只是頻繁的鍛打,還要關注含碳量的高低。含碳過高,硬度是有了,但韌度不足。而含碳過低,則就容易柔軟變形,硬度不夠。
時下工藝自然沒有什麼含碳量的概念,最終成品如何,全憑工匠經驗作準。而且也絕非鍛造次數越多,成品品質便越高。所以限制百鍊鋼產量的,除了繁瑣的工序之外,還有就是工藝合格的工匠實在不多。
烏江基地雖然如今從事冶鑄工匠已經達到萬數以上,但如果依照百鍊鋼的標準去生產可稱上等的兵器,產量同樣會低到令人髮指,根本不能提供什麼實質性的助益。想要提高產量,只能降低標準。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