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34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陶侃謙虛謹慎,勤于軍政事務,發現手下的人員有聚賭取樂、飲酒誤事的,即命令把酒器、賭具沉於江中。他常對人說:“古代的大禹是聖人,尚且愛惜每一寸光陰,至於常人,更應該愛惜每一分光陰。”他在治理政事和軍事中,職權以內的大小事務,無不親自過問。遠近給他的書信,都要親自答覆,從不積壓。接見賓客,不問親疏。在陶侃的言傳身教下,他的手下多能廉潔奉公,政治清明。

陶侃到晚年時深感物極必反的道理,因此不參與朝政,多次想告老還鄉,但被佐吏們苦苦相留。在那個年代,留戀迷戀權欲在官場成為常態,官員們主動辭職不幹的例外。最後他還是選擇了急流勇退,幸福地度過晚年生活。這對他個人來說,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在他看來,爭,是一種精神,不爭,是一種品德。關鍵是要懂得,該爭的時候才爭,不該爭的時候要靠後。如果一味的爭,那是不懂修身養德;如果一味的不爭,那就是不懂生存之道了。

334年,七十六歲的陶侃去世了。就這樣,陶侃在家道的薰陶下,一直走完他的人生。

陶侃的家道也深深影響了他的後代,他的曾孫就是世人皆知的陶淵明,陶淵明的清新脫俗性格以及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骨氣,就是陶家家風的表現。

對於家道,清朝的曾國藩有過一番精闢論述,他認為孝友之家最長久。“吾細思凡天下官宦之家,多隻一代享用便盡。其子孫始而驕逸,繼而浪蕩,終而溝壑,能慶延一二代者鮮矣。商賈之家,勤儉者能延三四代。耕讀之家,謹樸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則可以綿延十代八代。”在我看來,陶侃就是典型的孝友之家。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