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的針法還有四種,加上蹦針,這五種針法都不是因為使用面窄才沒有流傳開來的,而都是因為需要的技巧太高,能夠學會的人幾乎是萬中無一,所以自然是流行不起來。
按照馬教授的說法……為中醫者,只要能夠學成這五大偏門針法中的一種,差不多就可以笑傲杏林,成就一代名醫了!
不過江少遊卻赫然發現……在馬教授口中所說的難如登天的五種針法,在他看來……卻真心沒有多少難度呀!
對於普通人來說,要想對患者的肌肉紋理把握得十分透澈,從而扎出蹦針的效果來,除了要精研解剖學外,還必須對不同年齡的人、不同性別的人、不同身高的人的肌肉生長差異都有著詳細到令人髮指的研究,同時還要對針感有著驚人的敏銳力,這才只是剛剛有了成功的可能。
所謂針感,也就是針炙用銀針的觸感。銀針並非有血有肉之物,也沒有神經感應系統,當然不可能真的有觸感,而這裡所說的觸感,其實就是指銀針在穿入到不同深度、碰到不同的障礙物時,所產生的震動、阻力傳遞到施針者的手指上所產生的感覺。
古時候,有些擅長針炙的老中醫們培養弟子,都會用十數張厚薄、粗糙度、硬度不同的紙張疊在一起,然後讓徒弟蒙著眼睛以銀針扎刺。待停針之後,徒弟需要能說出他一共刺破了幾張紙,其中這幾張都是什麼紙(比如宣紙、牛皮紙、草紙),並且無一錯漏,這才算是針感有所小成。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