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浩浩蕩蕩的隊伍行過長街,最前頭是兩個“開路鬼”,每人手中撐著一杆銘旌,其形如亭,上掛紅綢,一面寫著“進士及第”,一邊寫著“葫縣典史”,其後是一對大鑼,一班穿號衣的吹鼓手吹吹打打的十分熱鬧。
再接下來是幾對官銜牌,一頂返魂轎。轎後是僧、道、尼兩教弟子,唸經的唸經,招魂的招魂。之後又有白色旗幡無數,紙錢兒撒得雪片兒一般,長街上不少百姓望棺大哭,伏地祭拜。
一口上好的棺材,是洪大善人捐贈的,抬棺槓的全部是縣衙捕快或皂隸,共計三十二人,其中周班頭和蘇班頭扛首槓,這已經是出葬的最高標準了,再往上是四十八扛,那得有爵位的人才行。
紙人、紙馬足有上百個,都由人扛著,棺木前邊李雲聰腰繫孝帶,手捧靈位,上書“葫縣典史艾楓之靈位”。
因為艾典史是外鄉人,等他家人趕到還要起出棺木運回本籍,此時入土只是葫縣上下的一片心意,所以埋葬地選的不算太遠,就在城外十里的黃大仙嶺腳下,青山溝旁一處青山綠水環繞的地方。
葬坑早就挖好了,埋棺,填土,立碑,獻祭果,點香火,一應事了,和尚、尼姑、道士們又繞著墳走了三圈,口中唸唸有詞,當上百個紙人紙馬燒成熊熊大火的時候,王主簿扶著哭得泣不成聲的縣太爺走上前,淚流滿面地宣讀起悼詞來。
花知縣腰裡束了一條白綾子,展開一紙悼詞,噙著熱淚念道:“噫!維年月日,謹致酒肉之饋,祭於典史艾公柩前!噫!君乃至於此,吾復何言!噫!若有鬼神,當傳吾念!噫!君其能聞此言呼,嗚呼哀哉……”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