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頭霧水,本對墓主人身份並不關注的我,此時也好奇了起來,於是問楊晴怎麼回事。
“歷史上沒有記載這麼一個人啊。說是叫上川王,生於二零一年,卒於二一九年。不到二十歲就死了,還當上了王。”
我越聽越是迷糊,問楊晴:“怎麼不對了?都刻在墓誌上了,做不了假才對。”
楊晴急道:“可是,那個時間段,高句麗在位的是高句麗第十任君王,是山上王延優,而山上王在二二七年去世之後,繼位的是他的小兒子東川王。這兩人之間,沒聽說有過這麼一個上川王啊。”
我撓了撓頭,一臉茫然,壓根就沒聽懂楊晴到底在說什麼。
“五哥,你們幫我把墓誌蓋拿下來可以嗎?我想看看裡面的墓誌文。”
其實,秦漢時期,墓誌並沒有固定的形式和系統,常見的是在墓前立碑樹文。
直到三國時期,魏王曹操提倡儉樸、薄葬,禁止樹碑為個人立傳,一般計程車大夫階層才將死者的生平及歌頌文辭鐫刻於一較小的石面上。
此石置棺內隨葬,後經出土,稱為墓誌。
我們現代人所理解的墓誌銘,在秦漢時期,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刻在墓內醒目的大石上或者樑柱上,被稱為志墓文;另一種則是刻在墓碑上,稱為墓誌文。
形式雖然不同,但是意義是相同的,無非是以最簡短的文字,記錄墓主人生平事蹟。
一座東漢末年的墓裡出現了三國時期才該有的墓誌,這本身就很奇怪。加上墓主人不曾出現在任何史料記載中,就好似憑空出現的一個人一般,這更讓人感覺疑惑。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