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熙十六年夏四月姜維率眾圍南安,直到十七年春正月才回成都;
延熙十七年夏六月姜維又出兵隴西,直到十八年春又回成都;
延熙十八年夏姜維率軍出狄道,經歷洮西大戰之後姜維並未收兵,轉年因胡濟失誓不至而於段谷大敗,直到十九年秋八月後才回成都;
延熙二十年諸葛誕在淮南反抗司馬家族專權,姜維率兵出駱谷。按諸葛誕是四月甲子起事,司馬昭是六月甲子出兵,姜維得到訊息應在這兩者之間並快速做出反應,這次姜維直到景耀元年才回來。
粗粗統計了一下,在這五年的時間裡,姜維在成都的時間約佔總時間的31%~35%,也就是說姜維只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成都處理公務的,而他本身又無開府資格,很難想象一個專心弄權的權臣會花那麼多精力出外打仗而毫不擔心內部政局變化,可見姜維自始至終都問心無愧,且無論是在此前還是此後均無弄權的打算。
日期:2015-12-01 10:19:10
09
如果不是姜維,那會是誰呢?在統計蜀漢朝臣的過程中,我們注意到了一個人,他就是蜀漢尚書令、鎮軍將軍陳祗,他才是這次事件的最大受益者。如果這次刺殺真有一個幕後指使者的話,我們寧願相信是陳祗所為。
說起陳祗,我們先從他的姓名談起吧。陳祗的祗讀音“支”,本意為“敬”,在今天不是一個常用字,但在當時卻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公文常用字,如劉備冊封劉理為梁王時詔書中有“祗順天命”,劉禪立劉璇為太子時有“祗恪道義”等語,使用頻次非常之高。王莽代漢之後,在全國大力推廣單字名,所以東漢三國人名以單字居多,直到西晉末年雙字名才漸漸增多,這樣單字名配上常見姓,重名率就會大大增加,如三國時有三個李豐,分別為袁術部將、魏中書令、及蜀漢李嚴之子,又有兩個馬忠,分別為蜀漢鎮南大將軍、吳國將領,又有兩個李恢,分別為蜀漢庲降都督、魏中書令李豐之父,又有三個張休,分別為吳國元勳張昭次子、在街亭之役中作戰不力而被誅殺的蜀漢將領及籍貫漢嘉的蜀漢官員。陳祗的祗在當時就是一個姓名常用字,如果我們將視野擴充套件到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這段時間,就會發現如下人名:益州人自稱黃巾的趙祗、魏國屯田的棗祗、東吳張溫之弟張祗、蜀漢廣漢太守何祗、晉左軍將軍光祿大夫傅祗、司馬炎之子受封東海王的司馬祗等等。頂著這樣一個大眾化名字的陳祗,早年生活並不幸福。他很小就沒了父親,因為母親是司徒許靖的侄女,所以帶著他投奔了許靖。但許靖去世得很早,又因當年逾城出逃而被劉備鄙薄,後來劉備雖然聽從法正建議任命許靖為司徒,但職責僅為“敬敷五教”,真正權力實為有限。因此許靖留給陳祗的政治遺產並不多。大家可以設想一下,在當時的大環境下,兩個人初次見面談起家世,自然都會用這樣的起始句式:“家父是……”或者“家祖是……”,而像陳祗這樣的出身,開口如果說:“我的外祖父是許司徒的哥哥。”對方肯定會覺得很繞,不符合正常的認知原理,但如果不是陳祗反覆將這句話掛在嘴邊,陳壽肯定不會知道這一層關係(《三國志•蜀志》中很多重要人物都因為資料缺乏而無傳記,如王謀、費觀等,可見當時陳壽蒐集資料並不豐),可見陳祗很看重自己的這個身份。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