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庸輕輕開啟尹夏傳過來的音訊檔案,點下了播放。
首先傳出的是一段飄渺的前奏,隱約有道家出塵的意味。
“這前奏,好像王老師在節目裡形容的大自然呼吸之聲啊!”有人疑惑的說。
王庸節目裡講大自然呼吸形成了風聲,百竅不同,各有區別。其實在《齊物論》裡,南郭子綦將這種聲音叫做“天籟”。
尹夏卻是很敏銳的抓住了這一點,將其打造成了前奏。
風幽咽的聲音緩緩響起,是洞簫。
第一個音節響起,眾人就只覺身上雞皮疙瘩起來,瞬間被吸引住了。
其聲嗚嗚然,如怨如訴;尾音嫋嫋,不絕如縷。人們彷彿看到一幅畫面:一個清幽男子隻身站在一葉扁舟之上,扁舟無風自動,緩緩在江面飄動。
慢慢的,聲音越來越近。音調也變得越來越強,達到一個頂峰。卻馬上戛然而止,跌入谷底,只有微微的聲音低低盤旋,縈繞在耳邊。雖然聲音很低,卻又細微可聞,清晰可辨。等到人們習慣了這段低音之時,音調又倏忽而起,如一頭蛟龍豁然出水,龍嘯九天。
忽高忽低的蕭聲將歌曲意境展現的極為壯闊,就跟站在波瀾壯闊的錢塘江旁,一邊欣賞撲面而來的大潮,一邊又能聽到耳畔雨打芭蕉的聲音一樣。
那種美妙,讓人心醉。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我只想到了張若虛這首詩。”馮奎感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