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道陵繼續說著:“過去形意門教拳不教樁。從拳上教,徒弟可以出高工夫,但很難教會別人。從二十四樁上教,功夫的來龍去脈徒弟就清楚了,可以自己教人了,所以不是衣缽傳人,不教樁,教也不會把二十四樁的內在聯絡點破。樁站對了,筋肉相互牽掛拉扯、骨骼互相支撐、關節旋擰撐拔、內臟摩擦充實、各條經絡裡有水銀灌注的膨脹感,這是身體上的收益。關鍵是人腦子也開了竅,最明顯的是看《易筋洗髓經》和《內功四經》裡的“內功篇”、“納卦篇”,應該有與先賢共鳴之感。其他的如兵書、道書、縱橫之類,也應該有感觸。”
王庸微微錯愕,前半段話張道陵能夠說出來還算情理之中,但是後半段由武學轉移到了文學,卻就不是張道陵的風格了。張道陵這麼一個莽漢,平日裡肯定不會看書的,更別說看什麼兵家、縱橫家的雜學書籍了。
果然,接著就聽張道陵不好意思的搔搔頭,說:“這些話是山上那位說的,我只是原話複製。你就大概聽聽,明白這種道理就行。”
知道是武當山上那個化勁老前輩說的後,王庸不由愈加重視這段話。
尤其是話裡對於人體跟腦子關係的闡述,越想越覺得正確無比。
人體強壯,頭腦就會清明。頭腦清明,才能舉一反三,領會書裡的意思。相反,那些身體虛弱的人,整天無精打采又如何能讀的進書去?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