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11-11 08:12:30
涼州收復之後,出現了一個很詭異的情況。新舊唐書和通鑑中,都記載唐庭於鹹通四年(863年)復置涼州節度,統領涼、洮、西、都、河、臨六州,治所在涼州。但所設的涼州節度使是由何人擔任,新舊唐書和通鑑卻均無記載。有的文章上提到此節,都說張議潮兼任了涼州節度使,我不知道出去何來。我只查到,貞元初年失守,而廢置的涼州軍鎮又得以恢復,唐庭派鄆州天平軍二千五百名戍卒涼州,注意這是唐庭幾乎唯一派向河西的駐軍。在敦煌遺書中有抄本《觀世音經》其中提到:“天平軍涼州第五般防戍右廂廂兵馬使梁矩,緣身戍深蕃,發願寫此經。”這部《觀世音經》為天平軍士卒手寫經文,故可認為鄆州天平軍調遷衛戍涼州此事屬實。
再有一點,如果張議潮真的兼領涼州節度,那麼在其原有的節制十一州政事的基礎上,再加上涼州及下轄的州郡,應為轄十四州事。這與《李氏再修功德記》及其他檔案中稱張議潮“十一州節度使”的說法不符。而且也與張議潮死後,曹義金續領歸義軍的“十一州節度曹大王”之類的稱呼向左。可見涼州光復後,唐庭並沒有將涼州劃入歸義軍的轄區範圍。按說像是《李氏再修功德記》這種後人歌功頌德的碑銘,幾乎都是褒獎有加的語言,恨不得功績越高越好,官職越大越好,從來沒見過哪個往謙虛裡寫的。而且《李氏再修功德記》立於公元894年(唐乾寧一年),距離張議潮去世的時間(公元872年8月)並不長,不應發生如此嚴重的錯漏。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