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6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日期:2016-05-07 09:12:15

彪悍的唐使

1990年5月西藏日喀則地區基隆縣興修水利工程,發現了一塊刻有漢字的摩崖碑刻,經過考古學者判定此處碑刻就是湮沒千年的“大唐天竺使出銘”,刻於大唐顯慶三年(公元658)六月,它比舉世聞名的“唐蕃會盟碑”還要早165年。此處碑銘被當地群眾當作“神石”膜拜了千年,而它在漢地史籍中幾無可考,但隨著它的出現,這段久已塵封的往事漸漸浮現在世人面前。

公元648年(唐貞觀二十二年),太宗皇帝遣使出訪天竺,使團中以王玄策文正、蔣師仁副之,隨行30餘人,攜帶唐朝的禮物一路向南而行。

對於王玄策來說此次出訪可謂駕輕就熟,因為貞觀十七年,作為副使的他已經隨李義表出使過一次天竺了,並且在上次出使得到了天竺戒日王熱情的款待,順利的完成了任務。此回再次出訪天竺,太宗皇帝希望從天竺引入蔗糖的製作工藝和匠人,對於王玄策來說這個任務幾乎是唾手可得。

但是命運顯然是不按常理出牌的,本來是一次毫無壓力的出訪行動,最終卻演變成了一次重大的外交事件,使得王玄策不經意間成了命運棋盤中的關鍵人物。

就在王玄策的使團在路上艱難跋涉的時候,天竺發生了一個重大的變故,天竺國王戒日王去世了。據季羨林先生所譯梵文《龍喜記》記載:“貞觀二十二年(648),帝遣王玄策齎金丹冊,率三十騎往印度,爾時戒日王卒,地方紛亂。由於戒日王無子,大臣名阿祖那者繼位,惱害內政,並擊中國使者,奪取財物,殺其隨從。王玄策僅餘少數隨從,夜間逃出,奔於西藏所屬尼婆羅國,求松贊援助。”就這樣王玄策的出使變成了送上門的肥肉,被篡位者阿祖那一口吞掉。險些丟了性命的王玄策和蔣師仁一路逃到泥婆羅才停住腳步,面對使團被劫、財物被搶的命運,王玄策實在是咽不下這口惡氣。在得到了泥婆羅國王的接待後,王玄策沒有選擇上報唐朝,採用外交手段解決此事,估計他心裡也清楚,大唐與天竺遠隔萬里,就是上報了唐朝估計也只能不了了之,而這種解決方式顯然不符合他的性格。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