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小轎車裡頭做的是葉建國家的強子哩”
“真的?裡頭真的是強子?”
“那葉建國家都坐起小汽車了,可真是不得了啊”
“真的,那咱去看看唄”
“走,去看看”
本來下工回家吃飯休息的隊員聽了生產隊其他人的話看他們都想著去看熱鬧,便也跟著去了,大傢伙齊齊朝著葉建國家裡走去。
葉建國一家剛到家,王紅梅開門進去燒水了,葉建國和葉強在搬行李。李遠橋等葉建國他們搬完行李之後又從尾箱裡拿出一個藤編的箱子來。
王紅梅把桌椅都擦了擦,正想招呼李遠橋坐下歇會,開了這麼久的車也累了。就看他提著一個藤編箱進來,把箱子放到了桌上對王紅梅說這是許奕為他們家準備的禮物。
王紅梅客氣了幾句也沒推辭,招呼李遠橋坐,讓他一定要吃完飯再走,還讓葉建國陪著李遠橋說話,讓葉強把那箱子提她屋裡去收好,就出門往灶房去了準備做中飯。
葉建國三父子陪著李遠橋在堂屋說話,王紅梅在廚房忙著切菜炒菜,看灶上的瓦罐裡的水燒開了忙扯著嗓子喊葉強過來倒水沏茶。
這邊葉強聽到王紅梅喊他,應了一聲,起身出來,才走出堂屋就看到自家門口來了一大群人,都圍著那汽車看,還有幾個調皮地小孩子已經跑到車裡頭坐著了,那沒來及鑽車裡的就乾脆爬到了車頂上。
旁邊的大人也只是看著笑,還有那婦女更是慫恿自家的孩子也上前去摸摸小汽車。
“.....”葉強也不好說什麼,鄉里鄉親的來的都比他大算是長輩,他招呼了一聲“老根叔,大花嬸,家成哥”又朝堂屋喊了句“爸,我老根叔他們來啦”
葉建國出來一看這麼多人,心裡便明白大夥是過來瞧熱鬧的。忙招呼人往屋裡坐,讓葉強去廚房沏茶。
葉茫一看這麼多人過來,屋裡都坐不下了,默默地起身去角落拿了張摺疊桌出來準備擺大院裡去,等下可以放茶水。李遠橋一看葉茫在搬桌子,忙起身接過去,問清楚是擺在院子裡後自己幾下就擺好了,還進屋拿了幾張長條凳一併放在院裡。、
這邊葉強也提了個四方的大陶瓷茶壺和幾隻碗出來,放在了桌子上。現在家家戶戶的碗就那麼幾隻也沒有多的,來的人這麼多所以葉強索性把茶水和碗都放桌上了,就像擺流水席也是這麼弄的。葉建國還讓葉茫去正屋端了點花生瓜子之類的擺在了上頭。
沒座位大夥也不在意,抓了把瓜子站在那一邊吃一邊聊天,不停地打量著坐在長凳上的李遠橋。看他軍裝筆挺氣質沉穩,像個當官的人,都在好奇葉建國怎麼會認識這樣的官,還開著汽車送他們回來。
不過李遠橋表情嚴肅還穿著一身軍裝,沒有幾個人敢同他搭話,只三三五五地站著一處小聲地議論著。
這邊王紅梅的飯菜也已經做好了,可院裡那麼多人她也不好端出去。想了想喊了葉強進來跟他說去把堂屋的方桌擦擦,等下還是去堂屋裡吃,反正現在大夥都是站院裡聊天。
葉強擦好桌子後就進了灶房,把王紅梅炒好的菜用盤子蓋好端去了堂屋,老根叔幾人看葉強在端菜知道是打擾人家吃飯了,再說才下工自己也沒吃飯的,就起身告辭了。有那想留下來看葉家吃些什麼菜看能不能蹭點吃的人比如隔壁老錢家的媳婦,都被老根叔一句馬上到上工的時間讓他們都散了給堵回去了。
葉茫他們也沒急著收拾,把飯菜端上來後招呼李遠橋吃飯。飯菜比不得部隊上的,但是在尋常農家已然算不錯的了。有一個煎得金黃的蔥煎蛋,還有粉絲肉泥湯,一個溜白菜,一個油渣辣椒,還上了一小碟蘑菇辣醬,主食是米飯。
菜雖然比不上許家,但是卻有純正的農家味道,李遠橋吃得很香。葉茫也吃得很香,雖然劉梅做的飯菜味道不錯,但是現在的飯菜才有家的味道。
吃過飯不久,李遠橋就起身告辭,這邊回去還要開幾個小時的車得早點走才行。王紅梅和葉建國也沒多留,只謝過李遠橋送他們回來。王紅梅還準備了兩個大籃子放車上,一個是給李遠橋的一個是給許奕的。裡頭都是一些蘑菇竹筍核桃之類的山貨。
李遠橋拒絕不了葉建國和王紅梅的熱情,就收下了,再次道別之後啟動車子離開。
☆、第 43 章
“顧佳敏,醒醒,醒醒,今天該你做飯了”顧佳敏裹著被子睡得正香,卻聽得不斷有人在喊她的名字,拿被子蓋住頭,那人卻還在喊。顧佳敏有些煩躁,迷迷糊糊地坐了起來,冬日嚴寒,火盆早已經熄滅的房間裡的空氣也是冰冷冷的。顧佳敏一個激靈瞬間清醒過來,好冷,忙拉起被子蓋好。
隔壁床的何月縮在被子裡偏頭喊她“顧佳敏,快點起來,今天輪到你做飯了”
何月看顧佳敏起來了,也不喊了,說了這句話將頭縮回被子裡,太冷了,她的被子又薄睡著一點熱乎氣兒都沒有。不像顧佳敏明明都下鄉了還過得跟小姐似的,總是有人從城裡寄東西給他,就拿那棉被來說又厚又軟,看得出來是床新被,比得上他們這些知青的好幾床了。何月緊緊身上的被子打了個哈欠,又翻身睡了。
顧佳敏快速穿好棉衣棉褲,兩手環抱著身子去了廚房。廚房沒有門,到處都是冰冷一片,水缸裡的水還結了一層薄薄的冰。硬著頭皮拿了一把幹樹枝塞進灶洞裡,又拿起一把引火的乾草來。冬天嚴寒,本來曬乾的乾草都好像結了一層霜般冰冷,拿在手上刺得手指疼痛不已。哆哆嗦嗦地從棉襖口袋裡拿出一盒火柴,取出一根火柴劃燃,看手中的乾草燃燒起來趕緊塞進了灶洞裡。
這火柴還是許佳陽給他寄的火柴票買的,她在的地方是紅旗公社下面的羊屯,同她一批的知青一共有八個,還有之前就在的六個老知青。一共八男六女,好在這知青點修的還算大,她們六個女生住一間大房,八個男生住了兩個小房間。
下鄉插隊的知青都是為了響應國家號召,為社會添磚加瓦而來,可他們不知道來了之後是這樣的艱苦。其實羊屯的條件還算好了,村民淳樸熱情,還幫他們蓋好了知青點的房子。可是農村又怎麼能比得上城裡呢。
供銷社裡的東西大多數要票才能買,可是農村根本沒有幾張票據。能下鄉的知青大部分都是家裡條件不太好兄弟姊妹多的,不能得了父母的職位進工廠,又沒有合適招工單位的,家裡給不了太多支援。農民家裡糧食夠吃是因為一年的勞作,可知青來的時候剛分完糧,他們只有國家發給知青的補助糧。每天吃的是麥茬子粥和灰面饅頭,還得每日限量定量吃。
知青們沒有拿過鋤頭,每日勞作讓他們苦不堪言,就算有老農們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