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耿直的皋陶先生總結了一句“我講的大抵可以行得通吧?”
“嗯嗯,按你說的一定可以做出好成績(女言致可績行),”小禹小雞啄米一樣連連點頭。結束啦,終於結束啦~攝政王心情大好。
皋陶先生見小禹聽的這麼高興,不由得謙虛了一下“我才智淺薄,只是希望有助於推行治天下之道(餘未有知,思讚道哉)。”
他倆的談話大抵是這麼個過程。
如果這次談話發生在後世成熟的帝國時代的話,皋陶先生的政治生涯也就結束啦~
“成熟的帝國時代”就是“帝王之術”成為主流價值觀的帝制時代。皋陶先生的生活裡,還是以“務實”“就事論事”為主流價值觀的,所以小禹雖然有怨言,也知道皋陶先生是對的,自己只能聽從而不能以“犯上”罪名處決皋陶。
這是第一個層次的真相了,為了吃到更新鮮更鮮為人知更美味的果肉,我們還是拿起筷子繼續往下扒拉吧。
皋陶先生的做法,客觀上來說被人們認為“正確”,但是放在官場上又被認為“錯誤”“菜鳥”。那麼,一種做法為啥既是對的又是錯的呢?腫麼會這樣呢?是因為人的視角不同嗎?
不是呀,皋陶先生的做法就像“一加一等於二”一樣簡單明瞭,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對的呀,就像“一加一等於三”這種事——無論咋看都是錯的呀。
我們現在開始解謎。
有這樣截然相反的判斷結果,是因為判斷的依據不同。按“帝王之術”思維,皋陶先生簡直就一榆木疙瘩,在“自掘墳墓”!按自然法則來看,皋陶先生做法只是闡述客觀事實,並無異常。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