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26節

熱門小說推薦

日期:2021-02-08 18:31:16

卯時(大約是凌晨5時至早上7時),天色已亮,戰鬥開始,三萬日軍分成了十餘隊,輪番攻城。對於朝軍而言,早已無路可退,要想獲得一線生機,只有拼死作戰。

幸州山城地勢險峻,朝軍便利用地利優勢,從高處對日軍射箭,投下石塊,連放大小勝字銃筒、震天雷等火器,甚至用上了火箭車,這種車上裝有一隻箱子,一次可以發射一百支破壞力十足的火箭。除此之外,朝軍還用上了投石機,這是一種類似紡車的裝置,可以投擲大量石塊。

朝軍居高臨下,給予日軍迎頭痛擊。從早上一直到下午,日軍先後發動了七次進攻,結果都被朝軍擊退。不過日軍的攻勢依舊不減,此時的守城朝軍已經精疲力竭,體力不支,而且箭矢也即將用盡。城內的百姓聞訊而來,紛紛支援前線,幸州山城的婦女用自己的長裙將石頭兜上城牆,正因為如此,這種傳統服飾被後人稱為“幸州長裙”。

面對日軍潮水般的攻勢,僅僅依靠運上來的石塊是不夠的,眼看山城即將失守,城下的漢江江面上出現了幾艘兵船,這是朝鮮忠清道兵使丁傑派來的援軍,船上的京畿水使李濱不僅帶來了軍隊,還帶來了上萬支箭矢,有賴於此,朝鮮守軍擊退了日軍第八次和第九次進攻,堅持到了勝利的最後時刻。

待到夕陽西下,日軍鳴金收兵。整場戰鬥下來,日軍陣亡了數百人,負傷者則不計其數,就連主將宇喜多秀家、石田三成和吉川廣家也掛了彩,甚為狼狽。

慘敗的日軍,一路上丟棄了許多鎧甲、攻城器械,在他們撤軍之際,為了不讓朝鮮人拿陣亡日軍的屍體洩憤,就草草將死者收聚在一起火花。

在返回漢城的途中,一位日軍將領將當天漢江岸邊的景象比作“三途川”。何為三途川?這其實是個佛教用語,在日本人看來,三途川是生界與死界的分界線,如此形容眼前的景象,可見戰敗後的日軍心情有多麼沮喪。

日期:2021-02-08 18:32:04

日軍雖然戰敗,但仍不肯善罷甘休,決定次日再度攻打幸州山城。權慄聽說以後,覺得此地不宜久留,於是下令譭棄幸州山城的柵欄,率領全軍退往漢城北方的坡州山城,投奔朝鮮都元帥金命元。

日期:2021-02-08 21:46:43

權慄撤軍的第二天,小早川隆景派人前往幸州山城,偵察敵情,可是他們發現城內外早已沒有朝鮮軍的蹤影。

與此同時,明軍派出的偵察部隊很快便獲得了幸州大戰的捷報,查大受為此頗為感慨,稱讚權慄乃“外國真將軍”。李如松在聽說日軍在幸州慘敗的訊息後,也認為自己先前退兵平壤的行動過於倉促,於是下令副總兵張世爵回兵開城,將明軍的防線南移。

日期:2021-02-09 17:41:42

1593年的春天悄然來臨,這本是陽光和煦,萬物生長的美好時節,然而這一年的春天,朝鮮大地上卻是哀鴻遍野,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景象甚為悽慘。這場災難的始作俑者—侵朝日軍的的日子也不好過,由於朝鮮義兵和水軍切斷了補給路線,日軍無法無法及時獲得足夠的兵糧補充。

飢餓、傷病嚴重困擾著日軍,尤其是漢城日軍的情況更為糟糕。根據《武功夜話》第19卷的記載,小西行長的部隊由出兵時的7千人減到3500餘人,加藤清正的部隊由出兵時的1萬人銳減到5600餘人,以此類推,算上其他部隊的減員人數,保守估計,日軍的兵力消耗將近四成,而且軍糧和物資也嚴重不足,早已喪失了戰場的所有主動權。

然而令日軍處境雪上加霜的是,一隊明軍和朝鮮軍燒燬了龍山倉。位於漢城南門外,漢江邊上的龍山大倉本為朝鮮國倉,積聚了李朝全國數十年的糧食收入,現在數萬日軍都仰賴於它,將其作為自己的軍糧庫,只要把龍山倉摧毀,那麼勢必動搖日軍的軍心,不戰自潰。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個道理李如松是非常清楚的,東漢末年的官渡之戰,曹操火燒烏巢,切斷了袁紹幾十萬大軍的給養,達到了動搖軍心,以少勝多的目的。毫無疑問,李如松也使用了同樣的方法。

大明萬曆二十一年,日本文祿二年(公元1593年)二月二十日夜,李如松密令哨丁金子貴等人帶上一名朝鮮翻譯,率領一支由明軍和朝鮮軍組成的敢死隊,前往龍山館。當時戍守龍山館的是小西行長和宗義智率領的日軍第一軍團,當時月黑風高,金子貴等人帶領敢死隊,趁著夜色,潛入日軍的駐屯處,乘著西北風,點燃火把和箭頭,霎時間,火箭齊發,飛射倉房草垛,龍山館貯藏糧食的十三座大倉燃起了熊熊大火。日軍見夜空中火箭飛射,不知敵軍虛實,陣腳大亂,不敢滅火救倉,最終數十萬石糧食被付之一炬。

由於明軍夜襲龍山大倉造成了極大的損失,日軍的餘糧已不足以支撐一個月,為了維持生計,他們開始強徵當地百姓的糧食。

最近更新小說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