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正文 第124節

熱門小說推薦

日期:2021-01-28 23:44:55

奏文裡說漢城的日軍有20萬人,那是不折不扣的假話,但明軍缺糧卻是不爭的事實。其實不光是駐屯坡州的明軍的糧草難以為繼,整個入朝明軍都面臨斷糧的危機。明軍在收復平壤城之後,朝鮮工曹正郎徐渻從七星門進入城內,看見各衛所駐屯的明軍士兵瘦弱不堪,即便休養了十多日,也無力再戰。飢餓難耐計程車兵只得殺掉自己的戰馬,將馬肉分食,這還不夠,他們還要拿著腰刀跑到4公里以外的地方割取糧草。

因為戰爭,朝鮮的農業生產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許多地方顆粒無收,所以入朝作戰的明軍無法在朝鮮本地徵收足夠的軍糧。無奈之下,明軍只得捨近求遠,從明朝境內調集大部分軍糧,但是遠水解不了近渴,明軍始終面臨缺糧的困擾。

不過話說回來, 明軍補給困難,糧草缺乏,難道柳成龍看不出來?實際上,柳成龍是心知肚明,他在《懲毖錄》中這樣記載道:京畿糧餉,當初輸運遲緩,艱困萬狀。至於馬草,則乏絕不繼。且路旁原野,賊皆焚蕩,四山焚盡,寸草不遺,坡州一境尤甚。

日期:2021-01-29 13:42:00

然而即便柳成龍知道明軍的真實狀況,他腦子裡想的仍舊是催促明軍儘快收復漢城,全然不考慮李如松的難處,這種完全不顧明軍死活的態度著實有些過分和不可理喻。

在此後的幾天裡,這些朝鮮大臣數次前往明軍大營,苦苦勸說李如鬆放棄撤軍的決定,可是李如松依舊不為所動,他甚至招來翻譯,轉告柳成龍,說自己算過八字後,發現正月運氣不佳,不利於攻打敵軍,必須等到下個月再進軍。這樣一個令人哭笑不得的理由,柳成龍當然不會相信。

因為軍中死了很多戰馬,二月三日的早上,李如松親自設壇祭奠,此時天色陰沉,他望了望烏雲密佈的天空,即刻向全軍宣稱:“天即將下雨,當退守開城。”柳成龍一聽就急了,連忙上前勸阻:“大軍一退,敵軍氣焰便更加囂張,臨津江以北之地,亦不可保,願老爺再駐守坡州數日,觀察敵軍的破綻,再伺機發動進攻。”

李如松表面上答應了柳成龍,可柳成龍前腳剛走,李如松便跨上戰馬,帶領軍隊前往開城,只留下副總兵查大受和遊擊將軍毋承宣領千餘人鎮守臨津江邊。

不久之後,李如松又率領明軍撤離開城,向北退守平壤,只剩下副總兵李寧、遊擊將軍王必迪留守開城。

日期:2021-01-29 19:10:42

10、侵朝日軍的困局

碧蹄館之戰的勝利並沒有給駐守漢城的日軍帶來多少喜悅,對於日軍諸將領來說,這是一場曠日持久戰爭的第一輪,明軍肯定會捲土重來。

日期:2021-01-29 19:17:40

漢城這座朝鮮的王都,正在逐漸變成一座死城,街頭橫七豎八地躺著大量屍體無人理會,日軍燒掉了城中大部分建築,昔日繁華的街市,空無一人,現在只剩下燻黑的殘垣斷壁,這樣的情景就如同世界末日。

日期:2021-01-29 19:22:15

其次,日軍出現了水土不服的狀況,不同於日本九州、四國和本州西部溫暖溼潤的氣候,朝鮮的冬季寒冷而漫長,許多士兵被凍傷,甚至面板潰爛,戰鬥力大為下降。

日期:2021-01-30 16:09:38

大明萬曆二十年,日本文祿元年(公元1592年)四月十三日,日本入侵朝鮮,當日軍的鐵蹄踐踏朝鮮全境之時,各地的義兵便揭竿而起。

僅僅在日軍入侵朝鮮的9天之後,也就是四月二十一日,慶尚道宜寧郡發動了起義,成為朝鮮民間組織的第一支義兵,這支義兵的領袖便是郭再祐。

郭再祐出生於慶尚道宜寧郡的世幹村,父親郭越是當地地主,郭再祐是郭越的第三子,自幼喪母,家境優越,曾多次參加科舉考試,萬曆十三年(公元1585年)文科及第。

郭再祐率領的宜寧義兵的勢力不斷擴大,他利用當地的地形優勢,採用游擊戰術,攻擊日本的運輸船,取得了多次成功。在他的領導和組織下,義兵沉重打擊了慶尚道的日軍,在收復慶尚右道的戰鬥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

郭再祐屢次擊敗日軍安國寺惠瓊所部,使其無法順利進入全羅道。在後來的第一次晉州之戰中,郭再祐使用伏兵之計,擊退了日軍的包圍。在戰場上,他穿著一身紅衣,縱馬馳騁於敵陣之間,故被日軍稱作“天降紅衣將軍”,一時間,聲名大噪。當然郭再祐的部隊只是眾多朝鮮義兵中的一支,從他在宜寧起兵之後,各地的義兵就如同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慶尚道、全羅道、忠清道、京畿道、咸鏡道等地的義兵接連發動起義,抗擊日軍的侵略。

義兵的主力是農民,而當地不少僧人也組成了僧兵,加入到義兵的抗日洪流之中。義兵的將領大都出自武士將門之家或儒生鄉士等社會階層,壬辰倭亂(日本文祿之役)時期,朝鮮義兵將領多達133人,很多義兵與侵朝日軍進行了殊死戰鬥,比起戰鬥中節節失利的朝鮮官軍,義兵的興起令人為之振奮。

最近更新小說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