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朱由檢上輩子的記憶,從崇禎十五年秋季開始,陝西、河南的旱情就有所緩解,崇禎十六年陝西、河南兩省的連年旱災基本結束,崇禎十七年......也就是甲申之變的那一年,北直隸、山西、山東的旱情從夏季開始逐步緩解。
不過想要完全恢復陝西、河南、北直隸、山西、山東等省農業的元氣,怎麼都得等到崇禎十八年、崇禎十九年......而蒙古草原上的旱情,大約也是在崇禎十六年、十七年,才開始逐步緩解的。
而且由於崇禎十年開始的“天劫”,南陽、襄陽的備荒大倉一直在往外掏糧食!
兩座備荒大倉再加上各地的官倉,每年都要拿出1300萬石以上的糧食用賑災或拋售——當然了,都不會白給的!賑糧得用當軍戶來換,而拋售入市則都是高價.......所以大明的國庫這幾年倒是一下充裕起來了!
不過國庫裡面的黃金、白銀和制錢並不能取代糧食。
而沒有足夠的糧食儲備,當然就不可能支援一場滅亡大清的戰爭了。
而且蒙古草原的旱災,也限制了朱由檢對大蒙古國力的運用。因為乾旱的草原一點就著(燒燬草場是蒙古人的常用戰術),沒有了草場,也就無法養活遊牧軍隊的戰馬和牲口了。
所以在朱由檢的規劃當中,大清國還能再活個五年六年的......
可問題是,朱由檢不想打,泰松太后卻想找打!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