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在十一年後的洪興八年,朱皇帝才擁有了兩個試驗性質的燧發槍團。這個看似簡單的燧發槍,真的要保質保量的打造出來,還是很不容易的。這玩意現在可是手工藝品!純手工的玩意兒,而且也沒有辦法將打造滑膛槍的流程拆得太細,以便運用流水線生產的辦法提高效率。
因為打造起來最費時間的部件就是那根槍管,除了包裝、擦油之類的雜活,就是一個卷鐵皮管,一個鑽削內膛,總共兩個工序。不用高大上的流水線,最普通的鐵匠作坊也是分兩撥人在乾的。但是這兩道工序到現在為止,還都是“老師傅的手藝”,沒有辦法標準化。甚至都沒辦法把水力錘和水力鑽床用上去,只能用手工——現在的水力錘只能用來加工熟鐵厚片,不能用來精加工。而水力鑽床的力量太大,不好控制,只能用來鑽炮膛,不能用來鑽槍膛。
所以燧發槍的產量上得很慢,想要完全替代火繩槍恐怕得花上十年時間!
不過對於親征北京的朱慈烺來說,有個八千到一萬支燧發槍(還有部分裝備了黑槍兵)已經足夠了。
因為這次北征本來就是一場顯示大明赫赫軍威的作秀!
數量比燧發槍兵還要少的孝陵衛槍騎兵同樣也是這場作秀的主角,這個騎兵團現在已經擴充到了四個營,戰兵數量達到了兩千,全都是一人一馬一騾的配置。馬是折耳馬或阿拉伯馬,騾子則是高大強壯的馬騾。全部騎兵都配備了黑色的簡裝板甲,現在就列成兩個縱隊,行進在御營大隊的左右兩邊。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