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這個時代那些頭懸樑、錐剌骨的科舉精英們,良臣還做不到傲視群雄,鶴立雞群,他能撿人家牙縫掉出來的就很不錯了。
別的不說,就是縣裡那個潘學忠,就足夠良臣仰望的了。套用後世話說,都是同齡人,咋差距就這麼大的呢。
嘴上說著要和人潘學忠做同道中人,實則上,也就是少年人的誇誇之談。往好了說,那是樹立一個人生榜樣;往壞了說,就是不自量力。
吳夫子的女兒吳秀芝為什麼看不起良臣,原因不正是豎子不堪教麼。亦或說,魏家的祖墳冒不了青煙,他老魏家根本就沒有讀書的料。
所以讀書這條路,本就是良臣沒有選擇之下的唯一選擇。
要麼做農民,要麼去讀書,二選一之下,良臣當然是硬著頭皮去讀書了。
可是辛苦寒窗苦讀十年,連舉人老爺都不定能做上,現在躺在家裡就能等一個伯爵、侯爵,甚至國公,換誰,都知道如何選擇。
良臣琢磨著,自己也不可能就這麼在老家乾耗十幾年,那真是虛度光陰了。所以他尋思,自己應該棄文從武,這樣日後就能憑藉二叔的權勢在軍事上有所作為。
這個選擇也是良臣的一個自保之道,十幾年後二叔之所以敗亡,關鍵原因不是因為最大的靠山天啟死了,而是因為他手中沒有兵權。
確切的說,魏忠賢直至崇禎上臺,除了五虎五彪這幫錦衣衛和六部的爪牙,他手下壓根就沒有一個真正帶兵的大將,也根本掌握不了一支能夠敢對皇帝動手的軍隊。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peakbooks.cc
(>人<;)